【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9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場地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13:45: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場地論

 

FieldTheor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場地論」是勒溫(KurtLewin,1890~1947)所提出,旨在運用物理學「場」(Fields)與「力」(FieldForces)的概念,探討個人日常的行為,以強調所有因素間的相互作用,及各種作用發生的即時性。

 

同時為明確理解科學概念的性質,勒溫還強調以數學形式表示行為因素的重要,因此也借用幾何學上的位相(TopologicalSpace)與路徑(HolologicalSpace)概念說明場地論。

 

場地論最基本的概念是生活空間(LifeSpace),也就是在特定時間所有個人心理實際(PsychologicalReality)整體,包括個人(Person)與環境(Environment)兩大部分,而且都被不同滲透性的界線(Boundaries)畫分為可能相互影響的區域(Regions),如個人有需求、目標、希望、抱負等,環境則有家庭、友誼、專職、規範、禁忌等。

 

這些區域間只有相對位置或次序關係,沒有距離或大小之別,拓樸心理學(TopologicalPsychology)就是因此得名。

 

勒溫在場地論中說每個生活空間區域都有潛在的引力或「價」(原子價或原質)(Valence),當個人有了需求或意圖時,相關區域或系統就會形成一種內在的張力(Tension),並產生一股變化的力量(Force),而發生所謂區域移位(Locomotion),因而形成一種個人生活空間的路徑。

 

生活空間是個人與環境相互為用的結果,而個人的行為又取決於特定的生活空間,所以個人的行為是個人與環境的函數。

 

這種個別差異與整體情境兼顧的解釋行為觀點,對後來心理學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在實際的應用方面,場地論提供了一種描述、分析與預測行為的方式,當年勒溫曾藉著這樣的分析發現,矛盾或衝突族群成員的生活空間,都存有不利於發生「區域移位」的障礙,如對對方的刻板印象或錯誤認知即是。

 

為協助解決族群間的衝突問題,他組織了一個群際關係委員會(TheCommissiononCommunityInterrelations),並發展出革除妨礙族群和諧的方法,如立法排除特定族群的大學入學限額;

 

聘用黑人為業務員,以增進不同族群的接觸機會;

 

促使衝突雙方在友善的氣氛中會晤;

 

實施族群融合的住宅計畫方案等。

 

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曾經短缺高蛋白肉類,勒溫也曾運用場地論觀點,協助倡導美國人食用替代品。

 

當代心理學雖然已不見場地論本身,但這個理論觀點對心理學發展的影響卻顯而易見,如社會心理現象可以實驗研究,心理事件的研究必須強調因素間關係、認知與動機等心理過程是研究的中心課題等,此外很多社會心理學與人格心理學的研究也都還有勒溫場地論的學統。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6 18:05 , Processed in 0.12500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