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1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室社會體系】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10:38: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教室社會體系

 

SocialSystemofClassroom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教室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單位,一方面它是硬體模矩構成的學校建築,另方面它也是師生共同組成的班級團體,所以教室就是一種社會生活單位。

 

大多數的教育社會學家都同意,生活於硬體教室建築內的師生班級團體,基本上是一個由制度角色期望和個人需要傾向交織而成的社會體系。

 

而教室之所以構成一種社會體系,主要具有三種特徵:第一,教室具有兩種主要的社會功能,即社會化與選擇的功能;

 

第二,教室中有領導者(教師)及被領導者(學生),兩者之間具有動態的交互作用關係;

 

第三,教室中有正式的社會結構,也有非正式的社會結構。

 

教室的社會體系中,教師是領導者,代表制度的角色期望,是介乎社會、學校、學生之間的關鍵人物,一方面必須傳遞社會價值,評斷學生能力;

 

另方面又必須是學生的模仿對象及認同目標。

 

教師愈受崇敬,愈能與學生維持友愛溫暖的師生關係,則學生的學習活動愈容易進行,而學校的道德、認知、甚至政治社會化的功能,及配合社會經濟發展、教育階梯晉升之需要以選擇人才的功能,也愈能有效落實。

 

學生則是教室社會體系中的被領導者,代表個人的需要傾向。

 

年齡相近的同儕團體,聲氣相通,長時間的相處,極容易建立起特殊的行為型態及標準,構成學生的次級文化,為其組成分子所遵從。

 

通常自小學三、四年級起,同儕團體隨著年級的升高,日益增強其對學生態度與行為的影響,而在青少年期的前兩三年內,約十三、四歲左右,個體順應同儕的需要和動機,達到一個空前的高峰。

 

依此看來,教室中的學生同儕團體,蓋有其獨特的獎懲及社會化功能。

 

同時,學生在教室的社會體系中,不僅以教師的標準衡量個人的作為,還會以班級同儕的標準,作為衡量個人地位的依據。

 

一個學生是否具備足夠的能力和條件,去勝任同儕認為重要的工作,決定了他在同儕地位體系中的位置。

 

符合同儕期望的學生,地位自然較高,而愈不能滿足同儕期望者,地位就愈低。

 

顯而可見的,這乃是學生同儕團體所獨具的一種選擇功能。

 

教室社會體系中的師生關係,應是一種動態交互作用的關係,教師的行為及領導方式固然影響教學效率,學生的態度及次級文化也會影響教學效率。

 

教師及學生之間如果沒有價值觀念方面的差距,教室及學校的社會功能就易圓滿達成。

 

然而,事實上二者之間不免有所衝突,很難永遠處於和諧平衡的狀態。

 

教室內的學生團體,可能會因彼此強調的地位期望不同,形成不同類型的同儕次級文化。

 

有的會與教師的目標價值相符,有的則與教師的目標價值相左,後者不僅易與教師對抗,不服管教,更與前者衝突,帶有敵意。

 

如果教師無法明確認識不同的學生同儕文化,協助彼此調適,以踐履良性互動的師生關係,自然影響教學效率及教室社會功能的實現。

 

教室的社會體系包括兩種結構,一種是制度性的正式結構,另一種則為次級制度的非正式結構。

 

教室中的教師和學生必須根據社會認可的期望,扮演特別的角色行為,以達成特定的社會價值及目的,這就是教室社會體系的制度結構。

 

這類結構的維持,依賴間接的增強物,如社會認可、經濟報酬等。

 

除此之外,教師與學生的個人特質,以及師生間、學生間等多重的交互作用,以其感情、思想、需要等使然,也能產生某些直接性的滿足與報償,如友誼、信賴等等,這種交互作用型態就是社會體系的次級制度結構。

 

不論是正式的制度性結構,或非正式的次級制度結構。

 

教師均須重視,因為教師在教室中,固可以其法定地位來指揮學生,更可以其人格魅力來改變學生的價值觀念與行為型態。

 

(參見「教室的動態關係」)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1 10:58 , Processed in 0.18748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