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幽明之故】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01:09: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幽明之故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幽明之故一辭,原出自〔易.繫辭上〕:「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幽是晦暗,明是明亮,幽和明遞轉,明由幽生,幽後有明。

 

由自然界晝夜循環之象,可以推知人世間幽明相繼之理。

 

宋儒張載則將「幽明」引申,用以替代「有形與無形」,〔張子全書.正蒙.太和篇〕:「氣聚則離明得施而有形,氣不聚則離明不得施而無形。

 

方其聚也,安得不謂之客;

 

方其散也,安得遽謂之無。

 

故聖人仰觀俯察,但云知幽明之故,不云知有無之故。」

 

按句中「離」為卦名,〔易經.說卦〕謂:「離為火,為日,為目。」

 

朱子釋為目,即眼睛能見之意。

 

在張載思想裡,氣充塞於寰宇之間,人與萬物皆為氣所構成,氣聚則有形,氣散則無形,氣之聚散如同冰之凝釋一樣,有形可見是明,無形可見是幽,故幽並不是「空無」,而是肉眼看不見,我們不能因為肉眼看不見,就說不存在,因此聖人只論幽明,不論有無。

 

張載在〔易說篇〕說得更明確:「大易不言有無,言有無,諸子之陋也。」

 

又云:「天文地理,皆因明而知之,非明則皆幽也,此所以知幽明之故,萬物相見乎離,非離不相見也。

 

見者由明,而不見者非無物也,乃天之至處。」

 

他強調無形可見者,並非空無一物,稱之「無」並不恰當,若稱之「幽」,更能表達「不可見」之義。

 

而稱之「明」亦比稱為「有」貼切多了,因此張載喜以幽明取代有無。

 

此外,張載有時又以「幽明」來說明「隱顯」,〔正蒙.大易篇〕:「顯其聚也,隱其散也,顯且隱,幽明所以存乎象。」

 

氣之聚而有形,是明也是顯;

 

氣之散而無形,是幽也是隱,故幽明亦與隱顯同義。

 

這個觀點,是超乎經驗主義之上的一種看法,提高了知識的層次,也拓展了思想的領域。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4 18:0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