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2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性三品說】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1 01:09: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性三品說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性三品說」最初由漢儒董仲舒提出,把人性分為上、中、下三等,即聖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

 

他認為上下兩等人的性,不能名之為性,惟中民之性,乃可名性。

 

他又認為人性並非本善,必待教然後能善。

 

他說:「今萬民之性,待外教然後能善,善當與教,不當與性。」

 

因為萬民的性,有待外加的教育才能夠善,所以善應該屬於教育的範疇,而不當屬於性的範疇。

 

他又說:「性如繭如卵,卵待覆而為雛,繭待繅而為絲,性待教而為善。」

 

又說:「性比於禾,善比於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為米也。

 

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為善也。」

 

「天生民性,有善質而未能善,於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民受未能善之性於天,而退受成性之教於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為任者也。」

 

在人性論方面,董仲舒欲調和孟子的性善論,與荀子的性惡論,認為人性是「天」創造人類時所賦予的先驗的材質,是可善可惡的,即使人性中有善的要素,也要通過人為的教育,才能成為善。

 

所以他說:「名者,性之實,實者,性之質,善如米,性如禾,禾雖出米,而禾未可謂米也,性雖出善,而性未可謂善也。

 

米與善,人之繼天而成於外也,非在天所為之內也。

 

天所為有至而止,止之內謂之天,止之外謂之王教。

 

王教在性外而性不得不遂,故曰性有善質而未能為善也。

 

豈敢善辭,其實然也。

 

天之所為,止於繭麻與禾,以麻為布,以繭為絲,以米為飯,以性為善,此皆聖人之所繼天而進也,非性於質樸之能至也,故不可謂性。」

 

又說:「善與米,人之所繼天而成於外,非在天所為之內也。

 

天之所為有所至而止,止之內謂之天性,止之外謂之人事。」

 

至東漢王充論性,亦把人性分為三種,他在〔論衡‧本性篇〕中說:「孟軻言人性善者,中人以上也;

 

荀卿言人性惡者,中人以下也;

 

揚雄言人性善惡混者,中人也。

 

荀反經合道,則可以為教,盡性之理則未也。」

 

他又在〔率性篇〕中指出:「人之性善可變成惡,惡可變成善。」

 

因此他重視教化作用,認為「在化不在性」,「在於教,不獨在性」,「善則養育勸率,無令近惡,惡則輔保禁防,令漸於善」。

 

故說:「夫中人之性,在所習焉,習善而為善,習惡而為惡也。」

 

後韓愈論性,亦主性三品說。

 

他在〔原性篇〕中指出:「性也者,與生俱生也。

 

……性之品有上中下三。

 

上焉者,善也而已矣;

 

中焉者,可導而上下者也;

 

下焉者,惡焉而已矣。

 

……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荀子之言性曰人之性惡,揚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惡混。

 

夫始善而進惡,與始惡而進善,與始也混而今也善惡,皆舉其中而遺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

 

又說:「上之性就學而愈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

 

韓愈的性三品說,直接承襲自董仲舒,皆可說是孟子與荀子人性論的修正與補充。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1 23:55 , Processed in 0.2656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