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瑪】 ChaMa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民族舞蹈
舞名。
又稱《打鬼》、《跳神》或《跳布札》。
係內蒙古寺院跳神舞蹈。
《查瑪》為《羌姆》蒙古語音譯,來自藏族的《羌姆》,它的主體由蓮花生(密宗大師)傳來印度佛教密宗的《金剛護法神舞》以及苯教擬獸面具舞和民間鼓舞及原始祭祀儀式上的《鍋莊舞》長期融合形成的。
當阿勒坦汗統治蒙古草原時,經青海傳入內蒙古(十六世紀後葉)明末清初藏傳佛教(喇嘛教)得到王公貴族的重視,《查瑪》廣為流傳,逐漸地方化,蒙古民族化。
表演形式可分為三大類別:一為〈經堂查瑪〉殿堂內頌佛專用,用手式解釋經文。
二為〈米拉查瑪〉以說唱為主舞蹈為輔,內容敘述米拉熱巴這位西藏十世紀的瑜珈大師,熱巴藝術的創始人,在高原雪山修行,遇見黑白老人,經米拉宣傳佛教後,二老人均皈依了佛門,還有四個兒童、獵狗、鹿等為主要角色。
三為〈寺院查瑪〉,純舞蹈形式表演,農曆正月和七月舉行,主神多來自《羌姆》,如閻王(大威德)、空行毋、骷髏(阿吉勒)、金剛等稱《大查瑪》之面具造型威猛,呈憤怒相。
有些皈依神和鳥獸神稱《小查瑪》,如鹿神、鷹、猴、鳳凰、蝴蝶等。
舞的內容有十多個片段,如《牛頭神舞》(吉勒)、《鹿神》、《骷髏舞》(阿吉勒)、《黑帽子舞》(夏那格)、《瑪瑪西舞》(空行毋)。
以《鹿神舞》技巧高超動作複雜。
樂器有鼓、大號、車號(十八歲少女腿骨製)、鈸、法爆、嗩吶等。
舞者手中持金剛杵(甘勾兒)、金剛橛等。
演出先誦經文,跳《查瑪舞》後把模擬的鬼怪送去焚燒即結束儀式。
除內蒙古外,山西五台山、北京雍和宮每年也舉行《跳布札》、《打鬼》的活動。
《查瑪舞譜》保留在寺院中稱《查瑪經》,因自西藏傳來有的仍用藏文書寫。
〔見《羌姆舞譜》〕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