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1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十四方脈小便不通合參】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6 13:29: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十四方脈小便不通合參

 

方脈小便不通合參

 

小便不通,有氣虛、氣秘、血虛、有痰、有熱,宜各隨症用藥。

 

氣虛則升麻、參;血虛則四物;痰則二陳湯;熱則八正散。

 

氣秘則陳皮、香附之類,各煎與服,後煎渣探吐之,則清升濁自降也。

 

若陽氣虛,而患小便短少,及癃閉者,宜大補元氣,其便自調,不必通利,蓋元陽衰弱,不能運化,以送出小便,故用獨參湯,以取效耳,大便亦然,老年病後,常多犯此,若因痰隔中焦,氣滯於下而然者,用二陳湯,加木香烏藥以運之。

 

溲溺不通,非細故也。

 

小腹急痛,狀如覆碗,奔迫難禁,期朝不通,便令人嘔,名曰關格,又自不通而斃矣。

 

今人一見此症,卻用五苓散之外,束手待斃,至於鹽熨丹田,螻蛄田螺罨臍之法抑未也。

 

若津液偏滲於腸胃,大便泄瀉而小便不通者,宜五苓分利之。

 

若水停心下,不能下輸膀胱者,亦用五苓滲泄之。

 

若六腑客熱,轉於下焦而不通者,用益元散以清之。

 

若痰氣閉塞,升降不通者,是氣乘載其水也。

 

宜二陳加升麻木通香附,先服後探吐以提之,氣升則水自降下,譬如水注之器,上竅開而下竅通也。

 

若遇腎經陰虛,陽無所附或腎經陽虛,陰無所化而不通者,倘誤用滲利,復傷真陽真陰,多致不救。

 

幼齡精未通,而欲竇早開,老年精已竭,而復耗,俱致精不出,而內損,二陰枯澀,大小便道牽痛,愈疼則愈便,愈便則愈疼,治須補養,法同勞淋,若再攻下立危。

 

《經》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又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液出焉。

 

可見膀胱,但能藏水,必待三焦之氣化,方能出水。

 

有服附子熱藥太過,消盡肺陰,氣所不化,用黃連解毒而通者。

 

有皮焦氣不升降,為寒所隔,服附子而小便自通者。

 

有用茯苓陳皮甘草湯,送下木香、沉香末而通者,此皆氣化之驗也。

 

已上治法,皆有餘之症,謂膀胱中原有水,或為熱結,或氣秘,有水可通而通之也。

 

至於不足之症,乃虛勞汗多,五內枯燥,脂腴既去不能生律,膀胱中原無水積而欲通之,如向乞人而求食,已窮而益窮矣。

 

故東垣分在氣在血而治之,以渴與不渴為辨,如渴而小便不利,此屬上焦,氣分,水生於金,肺熱則清化之源絕矣。

 

當於肺分助其秋令,水自生焉。

 

如天令至秋,白露始降,須用清金之藥,肺得清肅,則水道通調,如生脈散之類,為當。

 

又有脾虛者,蓋因飲食失節,傷其胃氣陷於下焦,《經》所謂脾胃一虛,令人九竅不通,況肺金又籍脾土健旺,以資化源,則清氣得以上升,使歸於肺,而輸下也。

 

用補中益氣湯,以參 甘溫之品,先調其胃氣,以升柴從九原之下而提之,則清升而濁自降矣。

 

清肺者,隔二之治也。

 

補脾者,隔三之治也。

 

東垣虛則補母之妙用,此皆滋後天之化原者如此。

 

如不渴而小便不利,此屬下焦血分,下焦者,腎與膀胱也。

 

乃陰中之陰,陰受熱閉,塞其下流。

 

《經》曰: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若淡滲之藥,乃陽中之陰,非純陰之劑,陽何以化?須用滋腎丸,此氣味俱陰,乃陰中之陰也。

 

東垣先生,治一人目睛突出,腹脹如鼓,膝已上堅硬,皮膚欲裂,飲食不下,便秘危急者,精思半夜而得之,以知柏為君,肉桂為引,投之須臾,前陰如刀刺火燒,溺如瀑泉,腫脹遂消,即愈,此是陰虛陽無以化也。

 

至於真陽真陰虛者,東垣未之論,如真陰虛者,惟六味地黃,以補腎水,滋腎丸,又所當禁,恐黃柏知母、苦寒泄水,復傷腎元也。

 

又忌淡味滲泄之藥,恐益涸其津液也。

 

如真陽虛者,須八味丸。

 

褚氏曰:陰也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則精不出而內敗,小便道澀如淋,精已耗而復竭之,則大小便道牽痛,愈痛則愈便,愈便則愈痛。

 

戴氏云:有似淋非淋,便中有如鼻涕之狀,此乃精溺俱出,精塞溺道,故欲出不能而痛,宜大菟絲子丸,鹿茸丸,戴氏亦得褚氏之法也。

 

至於便秘轉筋,喘急欲死,不問男女,孕婦產後,急用八味丸料煎飲,緩則不救,或疑桂附辛熱,不敢輕用,豈知腎氣虛寒,如水寒冰凍之義,惟得陽和一至,而陰凝便可流通,舍此更有何物,能以直達膀胱,而使雪消春水來耶。

 

更有腸胃之中,中氣餒弱,以致大小便欲行而止。

 

二陰重滯不暢者,此氣虛不能傳送也。

 

惟服獨參湯,氣得充暢,自能宣行二便矣。

 

有強忍房事,致胞轉不通,非沉香不治,蓋性沉下達,味辛性溫,故多功於下部耳。

 

有孕之婦,多患小便不通,因胞被胎壓下故耳。

 

宜升舉其氣,或服補中益氣湯,探吐之,仲景用八味丸酒服,或有令孕婦臥於榻上,將榻倒豎起,則胎不壓,而溺通,通後虛者,隨即補之。

 

婦人久吐,小便不通,頭汗出,乃氣脫也,即死。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22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1 龍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 09:56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