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5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今醫統大全 消渴門 藥方1719】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6 21:24: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今醫統大全 消渴門 藥方1719

 

 

(《寶鑒》)麥門冬湯 治消渴,日夜飲水不止,飲下即溲。

 

麥門冬 黃連 干冬瓜(各一兩) 上咀分四劑,每服水二盞煎一盞,溫服無時,當茶湯飲為妙。

 

冬瓜如無乾者,用新者一條重三斤,去皮穰分作十二塊,為十二服,每服一塊,日三四次。

 

(東垣)當歸潤燥湯 治消渴,舌上白乾燥,唇乾,口乾,眼澀,黑處見浮雲,大便秘澀、乾燥結硬,喜溫飲,陰頭短縮。

 

當歸(酒洗) 升麻(各錢半) 柴胡 甘草(半生半炙,各六分) 黃柏 知母 石膏 桃仁麻仁 生地黃(酒洗。

 

各錢半) 防風 荊芥穗 紅花(各三分) 杏仁(六枚) 小椒(三粒)作一劑,水煎服。

 

地黃飲子 治消渴,咽乾,面亦,煩躁。

 

人參 生地黃 熟地黃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 黃耆 澤瀉 石斛(去根) 枇杷葉(炙去毛) 枳殼(炒,丹溪無此味) 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錢,水盞半煎七分,食後服。

 

(河間)大黃甘草飲子 治男婦一切消渴不能止者。

 

大豆(先煮二三沸,淘去苦水再煮) 大黃(一兩半) 甘草(四兩,一指長槌碎)上用沸水一桶煎藥,同煮三五時,如稠強更添水煮,豆爛軟為度,盛於盆中放冷,令病人食豆,渴飲湯汁無時,候食盡。

 

如燥渴止罷藥,未止依前再煮。

 

食之不過三劑,其病悉愈。

 

(東垣)和血益氣湯 治口舌乾,小便數,舌上赤脈,此藥生津液,除乾燥。

 

當歸(酒洗) 生地黃 黃連 黃柏(酒炒) 升麻(各一錢) 柴胡 甘草(半生半炙,各四分)麻黃根 知母(酒炒) 漢防己 羌活 杏仁(去皮尖) 桃仁(去皮尖,各五分) 石膏(六分)紅花(少許) 上水二盞煎一盞,溫服,忌酒醋濕熱麵食。

 

(丹溪)瓊玉膏 治三消最妙。

 

(方見咳嗽門)(《局方》)清心蓮子飲 治三消小便不清。

 

(方見熱門)(《局方》)》黃耆六一湯 治男婦諸虛不足,胸中煩悸,時常消渴,或先渴而後發瘡,或病諸瘡而後發渴者,並宜服之。

 

(方見自汗門)(《宣明》)麥門冬飲子 治膈消,胸滿煩心,津液少,短氣久為消渴。

 

麥門冬(去心) 生地黃 人參 五味子 天花粉 甘草(炙) 知母 茯神 葛(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錢,入竹葉十四個煎服。

 

梅花聚香湯 治消渴,飲水日至石斗,極病者可服之,立愈。

 

烏梅肉 天花粉 枇杷葉 麥門冬 五味子 栝蔞子 人參 黃耆 葛(各一兩) 檀香(半兩)上為粗末,每日用一兩煎湯一斗,代茶水,飲無時。

 

神仙減水法 治三焦虛熱,三消渴疾,日夜飲水無度,此藥主之。

 

人參 天花粉 知母 宣黃連 苦參 麥門冬 浮萍 白藕豆 黃耆(各一兩) 黃丹(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妙。

 

梅蘇丸 治消渴鬲熱,能生津液。

 

白梅肉 紫蘇葉 烏梅肉(各半兩) 麥門冬(去心,七錢) 百藥煎(三兩) 訶子 人參(各一錢)甘草(炙,兩半) 上為末,煉黃臘為丸,芡實大。

 

不拘時噙化一丸,津咽,路行解渴。

 

玉泉丸 治煩熱口渴。

 

麥門冬 人參 茯苓 黃耆(半蜜炙) 烏梅肉(焙) 甘草(各一兩) 天花粉 葛(各兩半) 上為末,蜜丸彈大。

 

每服一丸,溫湯嚼下。

 

川黃連丸 治消渴。

 

川黃連(五兩) 天花粉 麥門冬(去心,各二錢半) 上為末,生地黃汁並牛乳和丸,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米湯下。

 

茯兔丸 治消渴通用,亦治白濁。

 

菟絲子(製) 北五味子(七兩) 白茯苓(五兩) 石蓮肉(二兩) 上為細末,干山藥糊丸,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米湯下。

 

(丹溪)四汁膏 治三消,止熱渴。

 

黃連末 天花粉末(各二兩) 牛乳汁 藕汁 生地黃汁 生薑汁(少許)上以藕汁、地黃汁熬膏,入前三味搜和,佐以薑汁,和蜜為膏,徐徐留舌上,以白湯少許送下。

 

能食者,加軟石膏、天花粉。

 

三和甘露飲 大治消渴,每日進二服,小便短澀者宜服之。

 

滑石 石膏 人參 知母 白朮 茯苓 豬苓 澤瀉 甘草(各等分)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一盞,食遠溫服。

 

二消丸 治消渴骨蒸。

 

宣黃連(去毛淨,不拘多少為末)上取東瓜自然汁,和連末成餅陰乾,再碾為末,用冬瓜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用東瓜湯送下,或大麥湯下亦可。

 

朱砂黃連丸 治心虛蘊熱,或因飲酒過多,發為消渴。

 

辰砂(一兩) 宣連(三兩) 生地黃(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食前燈心棗湯下。

 

枇杷葉(炙去毛) 栝蔞根 黃耆 葛 蓮房 甘草(炙,各一錢) 上水二盞煎一盞,食前服。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

 

黃 湯 治諸渴。

 

黃耆(蜜炙) 茯苓 栝蔞根 麥門冬 生地黃 五味子 甘草(炙,各一錢)水煎溫服。

 

天花散 治消渴。

 

天花粉 生地黃 麥門冬 葛(各二錢) 五味子 甘草(各一錢) 上作二服,每服水盞半,粳米百粒,煎一盞,食遠服。

 

烏梅五味子湯 治消渴,生津液。

 

烏梅 五味子 百藥煎 巴戟(去心酒浸) 甘草(炙,各二錢) 上作二服,水二盞煎一盞,空心服。

 

參 湯 治消渴。

 

人參 桔梗 天花粉 甘草(各兩半) 黃耆(鹽湯炒) 白芍藥 白茯苓 五味子(各一兩) 上咀,每服五錢,水盞半煎一盞,日四進。

 

栝蔞散 治壯盛時不自謹,瓷情縱欲,年長腎氣虛弱,不能房事,多服丹石,真氣既盡,石氣孤立,唇口焦乾,津液自泄,小便赤黃,大便乾實,小便日夜百十行,當除熱補虛。

 

天花粉 宣黃連 白藕豆 白茯苓 寒水石 甘草節 人參 白朮 石膏 豬苓(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

 

玉壺丸 (一名天花丸)治消渴引飲無度。

 

人參 天花粉(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棗門冬湯下。

 

降心湯 治心火上炎,腎水不濟,煩渴引飲,氣血日消。

 

天花粉 人參 當歸 遠志(去心,生薑汁拌,焙乾) 白茯苓 黃耆(炙) 川芎 北五味子 熟地黃 甘草(炙,各五分) 水二盞,棗二枚,煎服。

 

天王補心丹 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令人不忘。

 

清三焦,化痰涎,祛煩熱,療咽乾口燥,育養心氣。

 

(方見虛損門。

 

) 加減三黃丸 治消渴,及治服丹石毒致成此疾。

 

黃芩(春四兩,夏六兩,秋六兩,冬三兩) 黃連(春四兩,夏七兩,秋三兩,冬二兩) 大黃(春三兩,夏一兩,秋二兩,冬四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白湯下,一月愈。

 

(《寶鑒》)天花粉丸 治渴通用。

 

黃連(二兩,童便浸) 白扁豆(炒去皮) 白茯苓(各一兩) 牡蠣粉 知母 天花粉 苦參 辰砂 鐵胤粉(各半兩) 蘆薈(一分) 金銀箔(各二十片)上取栝蔞根汁和生蜜,丸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棗門冬湯下。

 

(《玉機》)酒蒸黃連丸 治消渴飲水無度,小便五七十次,發熱瘦弱口乾,食已如飢,此名消癉。

 

今以苦味無毒除熱,止消渴,濃腸胃。

 

黃連(八兩淨)酒一升,重湯蒸,伏時晒乾,為末,滴水丸,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食前溫水下。

 

豬肚丸 治諸消渴。

 

川黃連(五兩) 葛 知母 茯神 麥門冬(去心) 熟地黃(各一兩) 栝蔞(三兩) 人參(一兩) 粟米(一合)入石臼中為細末,裝淨豬肚內,密縫,置甑中,蒸極爛,乘熱杵細,若硬少加蜜,丸梧桐子大,飲湯下五十丸。

 

(《良方》)醍醐膏 治消渴。

 

烏梅(一斤槌碎,甜水四大碗煎至一碗,濾去渣) 白沙蜜(五斤) 砂仁末(半兩)上入砂鍋,慢火熬赤色,成膏為度,取下放冷,加白檀末三錢,麝香一字攪勻,以瓷器盛貯密封,夏月涼水調,冬月沸湯調服。

 

(《良方》)珍珠龍腦丸 治消渴,鎮心安神。

 

珍珠 辰砂(另研) 人參 黃連(各半兩) 龍腦 天花粉(一兩) 銀箔(五十片) 上為細末,煉蜜丸,芡實子大。

 

每服一丸,空心日午及臨臥時細嚼,麥門冬湯送下。

 

神效散 治消渴。

 

白芍藥 甘草(各等分)每服三錢,水煎服。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3 05:5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