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2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藥五味研究】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4 13:44: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藥五味研究

 

中藥五味的現代研究中藥五味是指藥物具有辛、酸、甘、苦、咸五種不同的味道。


主要是根據人們用味覺器官辨別出來的,但也有的藥味是依據中藥功能和藥效確定的。


如酸味藥包括了酸鹼性完全對立的兩類藥,呈酸性的物質為有機酸等,而呈鹼性的物質主要是靴質。


將含酸鹼性完全對立的兩類藥同歸於“酸味藥”,其根本原因是酸味藥和澀味藥的功能一致,即“酸斂收澀”。


可見中藥的五味是味道和功效的概括和總結。


中藥的五味與其所含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間存在一定的規律性。

  
1.辛味藥


在460種常用中藥中,有辛味藥183種,佔39.8%。


辛味藥中,性溫熱者佔57.9%,多十辛寒涼、辛平藥。


辛味藥主人肝、脾、肺經。


辛味藥主要含揮髮油,其次為昔類、生物鹼等。


辛味藥主要分佈於芳香化濕藥、開竅藥、溫裡藥、解表藥、祛風濕藥和理氣藥中。


辛味藥能行能散,具有健胃、化濕、開竅、行氣等功效。


如常用的8種芳香化濕藥均為辛味藥,其共同的特點是都含有芳香性揮髮油。


厚朴、廣藿香、蒼朮、佩蘭、砂仁含揮髮油分別為1%, 1.5%, 1%一9%, 1.5%一2%和1.7%一3%,白豆寇、草豆寇和草果也含揮髮油。


健胃是芳香化濕藥的重要作用。


常用的開竅藥(察香、冰片、蘇合香、石營蒲、樟腦、蟾酥)也均為辛味藥,除蟾酥外也主要含揮髮油,具有辛香走竄之性。


開竅藥能使神誌昏迷的病人甦醒。康香、冰片、蘇冰滴丸、冠心蘇合丸具有擴張冠脈、抗心肌缺血、抗心絞痛的作用,與中醫“溫通開竅”可治心痛的理論相符。


辛味藥在溫裡藥、解表藥、祛風濕藥和理氣藥中也佔有較高的比例,分別為91.7%, 85.2%, 65%和61%,;
 
 
2.酸味藥


酸味藥數量較少,在常用酸澀味藥42種中,單酸味者16種,單澀味者14種,酸澀味者12種。


酸味藥主人肝、脾、肺經。


單酸味藥主要含有機酸類成分,單澀味藥主要含蹂質。


酸澀藥也含有大量的揉質如五倍子含靴質60% -70%,訶子含靴質20% -40%,石榴皮含鞭質10.4%一21.3%-當鞭質與燒傷表面、局部出血組織、胃潰瘍面等部位接觸後,能與組織蛋白質結合生成不溶於水的化合物(揉酸蛋白),沉澱或凝固於組織表面形成緻密的保護層,有助於局部創面止血、修復癒合,以及免受刺激。


因此,揉質具有止瀉、止血、治療燒傷、促進胃潰瘍癒合等多種作用。


例如含蹂質多的澀味藥紫珠、棕擱炭、側柏葉、地榆等均具有較好的止血作用。

  
3.甘味藥


在460種常用中藥中,有甘味藥172種,佔37.4%。甘味藥中性寒涼者66種,佔38.4%;性平者61種,佔35.5%;溫熱者45種,佔26.1%。


甘味藥主人肝、脾、肺經。


甘味藥的化學成分以醣類、蛋白質、氨基酸、昔類等機體代謝所需的營養成分為主。


絕大多數的消食藥、補益藥和養心安神藥為甘味藥,甘味藥在利水藥、止血藥和收澀藥中也佔有較大的比例,而在芳香化濕藥、理氣藥、開竅藥中沒有甘味藥。


如在53種常用補益藥中,有甘味藥44種,佔83%。甘味補益藥能補五臟氣、血、陰、陽之不足,能補充營養、強壯人體,增強和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4.苦味藥

  
常用中藥中苦味藥有188種。


苦味藥中寒涼性者104種,溫熱性者50種,以平性者(34種)為最少。


苦味藥主入肝經。


苦味藥中的苦寒藥以含生物鹼和營類成分為多,是苦寒藥“苦”、“寒”的來源。


常用的清熱燥濕藥和攻下藥多是苦味藥。


清熱藥中的苦寒藥黃連、黃芬、黃柏、北豆根、苦參等均主要含生物鹼,皆具有抗菌、抗炎、解熱等作用;桅子、知母等主要含昔類成分,具有抗菌、解熱、利膽等作用。


又如苦寒瀉下藥大黃和番瀉葉均因含番瀉苷,具有瀉下、抗菌和止血作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50種有毒中藥中有苦味藥23種,佔有毒中藥總數的46%,在中藥的五味中佔有較高的比例。
 
 
5.鹹味藥


鹹味藥的數量較少,主要分佈在化痰藥和溫腎壯陽藥中,多為礦物類和動物類藥材。


鹹味藥主入肝、腎經。鹹味藥主要含有碘、鈉、鉀、鈣、鎂等無機鹽成分。


化痰藥中的鹹味藥海藻、昆布、海蛤殼、海浮石、瓦楞子、檬石等均具有化痰、軟堅的功效,如昆布、海藻內服可治療廖瘤(單純性甲狀腺腫)。


53種溫腎壯陽藥中有鹹味藥19種(佔35.9%),多為動物藥,如鹿茸、海馬、蛤蟻、紫河車等。鹹味與溫熱性相合,具有補腎溫陽的功效。


從以上可以看出,中藥的五味學說是中藥藥性理論的組成部分,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應進一步研究中藥的五味與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的關係,有利於提高對五味學說的認識和應用。


引用:http://www.cnkang.com/zyzy/zydq/zyzs/zycs/201003/503614.html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巨門 心得分享,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6 11:20 , Processed in 0.10937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