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靜思精舍】 佛教慈濟功德會創辦人證嚴法師及其僧團弟子的修行道場。
證嚴原籍臺中清水,生於1937年,1960年因父親過世之衝擊,離家到臺東鹿野修習佛法,1963年到花蓮講經時自行剃度出家,受戒前皈依印順長老為師。
原在花蓮縣新城鄉普明寺帶著幾位弟子結伴修行,後目睹東部貧病者亟待救援,又思及佛教對社會應有積極的貢獻,1966年成立「慈濟功德會」,募集善款展開慈善救濟。
靜思精舍於1969年落成,位於新城鄉,是證嚴提倡「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推展多元化社會福利志業的根據地,信眾志工依止禮拜為「心靈的故鄉」。
「靜思」二字為證嚴法師早年自取之名,寓意「靜寂清澄」的修道心。
大殿為不及40坪的唐式建築,灰色屋瓦為水泥仿造,殿內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等3尊象牙色佛菩薩為玻璃纖維所塑。
精舍常住眾自早期即以手工藝和農作自力更生。
現有出家尼眾約260人,成長速度不及慈濟海內外正式授證志工。
僧團重視實修的利他菩薩行,配合慈濟志業,主要職事為接待訪客、會員,或參與慈濟基金會事務。
精舍不做經懺法事,除早晚課外,只在每月農曆24日對照顧戶義診與發放的這一天的藥師法會時誦經。
除出家尼眾外,也有帶髮修行者、外地前來輪值的醫院與其他勤務志工常住,假期常舉辦在家眾的營隊活動,平日也吸引許多遊客前來參觀,僧俗互動頻繁。
精舍也將活動畫面傳送到慈濟專屬的「大愛」電視臺播放,是集社會教育、觀光、傳播功能的人間佛教道場。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4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