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因】
①[yīnㄧㄣ]
[『廣韻』於眞切,平眞,影。]
亦作“囙”。
1.親;
親近。
『左傳·閔公元年』:“親有禮,因重固,閒攜貳,覆昏亂,霸王之器也。”
章炳麟『春秋左傳讀』卷一:“因,亦親也。”
唐韓愈『祭薛助教文』:“同官太學,日得相因,奈何永違,祇隔數晨。”
參見“因心”。
2.相就;
趨赴。
『國語·鄭語』:“公曰;
‘謝西之九州,何如?’
對曰:‘其民遝貪而忍,不可因也。’”
韋昭注:“因,就也。”
『漢書·王商傳』:“及商以閨門事見考,自知爲鳳所中,惶怖,更欲內女爲援,乃因新幸李婕妤家白見其女。”
3.順;
順應。
『莊子·養生主』:“批大却,道大窾,因其固然。”
『文子·自然』:“征伐者,因民之欲也。
能因則無敵於天下矣。”
唐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
4.沿襲,承襲。
『論語·爲政』:“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
宋蘇軾『永興軍秋試舉人策問』:“昔漢受天下於秦,因秦之制,而不害爲漢。”
元趙孟頫『右耕』詩:“後月日南至,相賀因舊俗。”
5.依托;
利用;
憑借。
『孟子·離婁上』:“爲高必因丘陵,爲下必因川澤。”
『後漢書·逸民傳·矯愼』:“隱遯山谷,因穴爲室。”
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一:“建康城,李璟所作,其高三丈,因江山爲險固。”
6.連接。
『逸周書·作雒』:“乃作大邑成周於土中……南繫於洛水,北因於郟山。”
孔晁注:“繫、因皆連接也。”
宋陸遊『城西接待院後竹下作』詩:“水邊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數百箇。”
7.增添;
累積。
『論語·先進』:“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飢饉,由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
8.原因,原由。
漢鄒陽『獄中上梁王書』:“故無因而至前,雖出隨珠和璧,猶結怨而不見德。”
『漢書·王商傳』:“自古無道之國,水猶不冒城郭。
今政治和平,世無兵革,上下相安,何因當有大水一日暴至?
此必訛言也。”
『紅樓夢』第四二回:“衆人不知話內有因。”
9.機會。
唐鮑溶『客途逢鄕人旋別』詩:“驚鴻一斷行,天遠會無因,無因忽相會,感歎若有神。”
宋朱淑眞『次韻見贈兼簡吳夫人』:“南北常嗟見未因,停舟今喜笑談親。”
10.猶;
如同。
『戰國策·楚策四』:“夫蜻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以。”
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一:“因,猶也……言黃雀之自以爲無患,亦猶之蜻蛉也。”
以,同“已”,語助詞。
11.副詞。
就;
於是。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紅樓夢』第四三回:“老姑子獻了茶,寳玉因和他借香爐燒香。”
12.介詞。
趁,乘。
『史記·項羽本紀』:“此天亡楚之時也。
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
『三國志·魏志·郭嘉傳』:“因其無備,卒然擊之。”
唐韓愈『答魏博田仆射書』:“比所與楊書記書,蓋緣久闕附狀,求因間粗述下情。”
13.介詞。
依照;
根據。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法者,見功而與賞,因能而授官。”
如:因材施教;
因地制宜。
14.介詞。
爲;
爲了。
『紅樓夢』第二三回:“盈盈蠟淚因誰泣,點點花愁爲我嗔。”
15.連詞。
因而;
因此。
『孟子·梁惠王上』:“若民,則無恒産,因無恒心。”
唐柳宗元『三戒·永某氏之鼠』:“<某氏>以爲己生歳値‘子’;
鼠,子神也,因愛鼠,不畜貓犬。”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我打從學堂門口過,聽見念書的聲音好聽,因在店裡偸了錢買這本書來念。”
16.連詞。
因爲;
由於。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因前使絶國功,封騫博望侯。”
『紅樓夢』第五回:“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襲人是酒香。”
17.通“姻”。
婚配。
班固『白虎通·嫁娶』引『詩經』:“不惟舊因。”
陳立疏證:“所引『詩·小雅·我行其野』……今『詩』作‘不思舊姻。’”
18.通“姻”。
指有婚姻關系的親戚。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虞卿謂春申君』:“公孫央,功臣也;
襄子,親因也,皆不免,封近故也。”
19.因明學術語。
近人譯爲小前提。
章炳麟『國故論衡·原名』:“辯說之道,先見其恉,次明其柢,取譬相成,物故可形,因明所謂宗、因、喩也。”
20.舊謂一位乘數的乘法。
21.姓。
明有因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