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檳榔】
拼音
bīnglang
英文參考
betelnut;betelpalm;pinang;betel-nut;areca檳榔檳榔SemenArecae(英)ArecaSeed別名榔玉、賓門、橄欖子、青仔、國馬。
來源為棕櫚科植物檳榔ArcacatectuL.的種子。
植物形態常綠喬木,高達17m或更高,干直立,不分枝。
葉長1.3~2m,羽狀全裂,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0~70cm,先端呈不規則分裂;
柄呈三棱形,具長葉鞘。
花單性同株;
肉穗花序生于葉束下,多分枝,成圓錐形,基部有黃綠色佛焰苞;
雄花小而多,生于分枝上部;
雌花較大而少,著生于總軸或分枝基部,子房上位,1室。
堅果卵菜,紅色,有宿存花萼及花瓣。
花期3~8月,果期11月~次年5月。
常栽培在陽光較充足的林間或林邊。
主產海南,廣西、云南、福建、臺灣有栽培。
采制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實,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種子,干燥。
性狀種子扁球形或圓錐形,高1.5~3.5cm,直徑1.5~3cm。
表面淡黃棕色或淡紅棕色,具稍凹下的網狀溝紋,底部凹陷的珠孔,其旁有種臍。
質堅硬,不易破碎,斷面可見棕色種皮與白色胚乳相間的大理石樣花紋。
氣微,味澀、微苦。
化學成分含檳榔堿(arecoline)、檳榔次堿(arecaine)、去甲檳榔堿(guvacoline)、去甲檳榔次堿(guvacine)、異去甲檳榔次堿(isoguvacine)等,并含鞣革、脂肪油。
性味性溫,味苦、辛。
功能主治殺蟲消積,降氣,行氣。
用于絳蟲、蛔蟲、姜片蟲病、水腫腳氣。
藥典標準中藥名稱檳榔拼音名Binglang英文名SEMENARECAE來源本品為棕櫚科植物檳榔ArecacatechuL.的干燥成熟種子。
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實,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種子,干燥。
性狀本品呈扁球形或圓錐形,高1.5~3.5cm,底部直徑1.5~3cm。
表面淡黃棕色或淡紅棕色,具稍凹下的網狀溝紋,底部中心有圓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1明顯疤痕狀種臍。
質堅硬,不易破碎,斷面可見棕色種皮與白色胚乳相間的大理石花紋。
氣微,味澀、微苦。
鑒別(1)本品橫切面:種皮組織分內、外層,外層為數列切向延長的扁平石細胞,內含紅棕色物,石細胞形狀、大小不一,常有細胞間隙;
內層為數列薄壁細胞,含棕紅色物,并散有少數維管束。
外胚乳較狹窄,種皮內層與外胚乳常插入內胚乳中,形成錯入組織;
內胚乳細胞白色,多角形,壁厚,紋孔大。
(2)取本品粉末8g,加濃氨試液4ml,加氯仿50ml,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殘渣用氯仿10ml洗滌一次,合并氯仿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加稀鹽酸5ml及水20ml,振搖,分取酸水層,用氯仿10ml洗滌一次,棄去氯仿液,加濃氨試液調pH值約9,用氯仿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氯仿液,置水浴上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檳榔對照藥材,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醋酸乙酯-濃氨試液(7.5:7.5:0.2)為展開劑,置氨蒸氣飽和的層析缸內,展開,取出,熱風吹干,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橘紅色斑點。
炮制檳榔除去雜質,浸泡,潤透,切薄片,陰干。
炒檳榔取檳榔片,照清炒法(附錄ⅡD)炒至微黃色。
檢查水分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ⅨH一法)測定,不得過10.0%。
含量測定取本品粗粉約8g,精密稱定,置具塞磨口錐形瓶中,加乙醚80ml,振搖后加氨試液4ml,振搖10分鐘,加無水硫酸鈉10g,振搖5分鐘,靜置俟沉淀,分取乙醚液,置分液漏斗中,殘渣用乙醚洗滌3次,每次10ml,合并醚液,加滑石粉0.5g,振搖3分鐘,加水2.5ml,振搖3分鐘,靜置,至上層醚液澄明時,分取醚液,水層用少量乙醚洗滌,合并醚液,低溫蒸發至約20ml,移置分漏斗中,精密加入硫酸滴定液(0.01mol/L)20ml,振搖提取,靜置俟分層,分取醚層,醚層用水振搖洗滌3次,每次5ml,合并洗液與酸液,濾過,濾器用水洗滌,合并洗液與酸液,加甲基紅指示液數滴,用氫氧化鈉滴定液(0.02mol/L)滴定,即得。
每1ml的硫酸滴定液(0.01mol/L)相當于3.104mg的C8H13NO2。
本品以干燥品計,含醚溶性生物堿以檳榔堿(C8H13NO2)計算,不得少于0.30%。
性味與歸經苦、辛,溫。
歸胃、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殺蟲消積,降氣,行水,截瘧。
用于絳蟲、蛔蟲、姜片蟲病,蟲積腹痛,積滯瀉痢,里急后重,水腫腳氣,瘧疾。
用法與用量3~9g;
驅絳蟲、姜片蟲30~60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引用:http://big5.wiki8.com/binlang_22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