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7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良性甲狀腺腫瘤】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7 08:36: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良性甲狀腺腫瘤

 

拼音

 

liángxìngjiǎzhuàngxiànzhǒngliú

 

概述良性甲狀腺腫瘤包括甲狀腺腺瘤和囊腫等,多見于青年婦女。

 

本病的發生與缺碘、內分泌失調和頸部放射線治療有一定關系。

 

其確切病因尚不清楚,據報道約10%~25%患者有惡變可能。

 

現代西醫學多采用外科手術治療,但術后較易復發。

 

良性甲狀腺腫瘤歸屬中醫學“癭病”范疇,與“癭瘤”“肉癭”相似。

 

關于癭的記載首見于《山海經》。

 

隋代《諸病源候論》將癭分為“血癭、息肉癭、氣癭”三種,其中息肉癭與本病頗為相似,并提出“息肉癭可割之”的治療方法。

 

《外臺秘要》對本病分類更詳,共有36種治癭方,其中多數為含磺藥物。

 

至明清,各家對本病認識漸趨深刻,治療方法也日漸增多。

 

《醫學入門》、《外科正宗》等都認為本病主要是由于瘀血、濁氣、痰凝而成。

 

《普濟方》、《本草綱日》明確指出用海藻、昆布等含碘藥物和動物的甲狀腺制劑治療癭病。

 

《外科正宗》、《瘍醫大全》的海藻玉壺湯、四海舒郁丸等方至今仍為醫家所推崇。

 

現代關于良性甲狀腺腫瘤的中醫治療,雖早在1957年就有報道,但大多數學者未將其單獨分開研究,因此50~60年代期間,臨床文章多冠以甲狀腺腫病名,且以個案、驗案為主。

 

70年代后強調疏肝理氣,化瘀軟堅,并采用藥物結合針刺療法,療效有所提高。

 

到80年代,各地運用中藥治療本病作了更深入的探索,大量文章見諸雜志,累計病例達千余例。

 

治法趨于基本一致,以消癭散結、活血化瘀為主。

 

海藻玉壺湯是常用的有效方藥,并且逐步認識剄含碘藥物和方劑在治療中的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針灸治療本病有較大的發展,除傳統的體針療法外,埋線、電針、溫針等法應運而生。

 

同時,外敷療法也引起重視,并且都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大大拓展了本病的中醫療法。

 

據對樣本較大的15篇臨床資料粗略統計,共治療1024例,總有效率為91.4%。

 

中醫治療良性甲狀腺腫瘤的機理研究較少。

 

有人用紅外熱像圖對針刺治療良性甲狀腺結節前后的溫度變化進行了觀察,發現針刺療效與病變局部的血液和代謝改變有關。

 

今后應進一步探討和完善中醫辨證的指標,發揮中醫辨證施治的優勢,同時對療效較好的方藥進行藥理、藥化研究,以找出較為理想的藥物。

 

病因病機中醫認為本病多由情志內傷及飲食不調所致,與肝、脾兩臟密切相關。

 

此外,水土失宜、體質因素在發病中也是比較重要的因素。

 

其病機主要有氣血瘀滯和痰濕凝聚兩個方面。

 

氣血瘀滯憂思郁怒,情志內傷,肝氣郁結而致氣血運行失常。

 

痰濕凝聚飲食不調,脾虛生濕,或木旺侮土,脾不健運,痰濕內生,或因肝陰不足,陰虛內熱,熱灼津液而痰火凝結。

 

痰與氣互結為塊,引起血脈瘀阻,循經絡結于頸前而成本病。

 

辨證分型對本病的辨證分型及施治方法,各醫家不一,現就文獻所及歸納為以下二型:1.肝邪氣滯情志抑郁,胸悶不舒,口渴,甲狀腺旁腫核突起,隨吞咽上下移動,遇郁怒腫核增大。

 

苔薄微膩,脈細弦。

 

2.痰濕凝聚胸悶不暢,胃納不佳,肢體倦怠,甲狀腺腫核突起,質稍硬。

 

苔白膩,脈滑或濡細。

 

治療療效標準治愈:臨床癥狀消失,經觸診、超聲波檢查腫塊消失。

 

顯效:臨床癥狀減輕或消失,經觸診、超聲波檢查腫塊縮小2/3以上。

 

好轉:臨床癥狀減輕,經觸診、超聲波檢查腫塊縮小1/3以上。

 

無效:治療超過3個月,臨床癥狀及局部腫塊未見明顯改善或有所增加。

 

分型治療(1)肝邪氣滯治法:舒肝理氣,軟堅散結。

 

處方:柴胡6克,青陳皮各10克,昆布20克,海藻20克,郁金15克,牡蠣30克(先煎),夏枯草20克,黃藥子10克。

 

加減:夾瘀血加紅花、桃仁、三棱、莪術、炮甲珠等;

 

陰虛內熱加銀柴胡、丹皮、沙參、玄參、生地、白芍等;

 

胸悶氣憋加合歡皮、葛根、瓜蔞。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共治療169例,痊愈94例,顯效20例,好轉46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94.7%。

 

常用成方:海藻玉壺湯、逍遙散。

 

(2)痰濕凝聚治法:軟堅化痰,祛瘀散結。

 

處方:酒炒黃藥子15克,青陳皮各6克,夏枯草10克,浙貝母10克,昆布12克,海藻12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

 

加減:胸悶加郁金、香附;

 

手足震顫加鉤藤、珍珠母;

 

脾虛便溏加白術、懷山藥、白扁豆;

 

大便干燥加玄明粉。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共治療屬本型的甲狀腺腺瘤35例,未中部分病人用癭瘤膏(蜈蚣、全蝎、天龍尾、兒茶、蟾酥、黃升)外敷,治愈16例,好轉17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29%。

 

常用成方:四海舒郁丸、異功散加減。

 

專方治療(1)軟堅湯組成:夏枯草、莪術、白芍各9克,生牡蠣20克,黃藥子、土鱉、風栗殼、茯苓、首烏、浙貝、生蛤殼各12克,甘草6克。

 

加減:氣虛加黨參;

 

有瘀者加田三七末沖服。

 

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每周4~5劑,1個月為一療程。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94例,治愈34例,顯效21例,好轉28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88.3%。

 

(2)消癭湯組成:夏枯草、海藻、玄參、牡蠣各30克,三棱、莪術、黃藥子、炮山甲各10克,浙貝母、僵蠶、白芥子、當歸、香附各12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115例,治愈98例,顯效13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6.5%。

 

(3)活血化瘀湯組成:當歸、海藻各15~30克,川貝、半夏、炒山甲、黃藥子各9~12克,牡蠣、桃仁各9~15克,赤芍15~30克。

 

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30天為一個療程。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50例,治愈18例,好轉25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6%。

 

(4)海藻玉壺湯組成:海藻、昆布、海浮石、夏枯草、黃藥子各15克,當歸、香附、半夏、陳皮、郁金、象貝各12克,牡蠣30克。

 

加減:腫塊質地堅硬,無明顯虛弱證者,酌加炮山甲、赤芍、山慈姑、三棱、莪術,另服牛黃醒消丸;

 

胸悶心悸失眠者加合歡皮、遠志、棗仁;

 

體豐,苔白膩,上方去海浮石、當歸,加膽星、川樸、茯苓;

 

形瘦多火,口干咽燥者,去半夏、香附,加麥冬、玄參、生地、丹皮;

 

病久體弱者,酌加黨參、黃芪、首烏、黃精。

 

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45例,治愈34例,好轉6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9%。

 

(5)甲瘤丸組成:夏枯草、全當歸、珍珠母、生牡蠣各30克,昆布、丹參各15克。

 

用法:上方共研細末,加蜜制丸,每丸重9克。

 

日服2次,每次1丸,3個月為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46例,治愈6例,顯效28例,好轉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3.5%。

 

(6)四海舒郁湯組成:海帶、海藻、昆布、海螵蛸、海蛤粉各15克,青木香、陳皮各6克,夏枯草、香附各9克,煅牡蠣、山慈姑各20克,郁金9克。

 

加減:若甲狀腺胂大,皮質堅硬,病程長加三棱、莪術、桃仁、穿山甲;

 

心悸胸悶者加薤白、全瓜蔞;

 

失眠者加棗仁、柏子仁、夜交藤、珍珠母;

 

兼有氣虛證加黃芪、黨參;

 

伴血虛、陰虛癥狀加全當歸、玄參、生地、黃精。

 

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28例,治愈17例,顯效5例,好轉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89.3%。

 

(7)海貝柴香湯組成:海藻、昆布、香附、郁金各12克,柴胡、連翹、浙貝、鱉甲各10克,牡蠣、夏枯草、半枝蓮各30克,玄參15克,瓦楞子20克。

 

加減:痰多苔厚膩加天竺黃、白芥子、法夏、陳皮、膽南星、海浮石;

 

包塊質硬,或治療后期消散緩慢去夏枯草、連翹、海藻、昆布,加當歸、川芎、桃仁、赤芍、丹參;

 

腺瘤囊腫型去牡蠣、瓦楞子,加牽牛、澤瀉;

 

陰虛潮熱,心煩,去夏枯草、連翹、半枝蓮,酌加梔子、丹皮、青蒿、沙參、生地、花粉;

 

表衛不固加黃芪、防風、白術。

 

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40例,治愈32例,顯效2例,好轉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

 

(8)消癭I號方組成:醋柴胡6克,赤芍、香附、青陳皮、夏枯草、玄參各9克,海藻、昆布、黃藥子、龍葵、山慈姑、全瓜蔞、王不留行各12克,生牡蠣20克。

 

加減:陰虛內熱癥加銀柴胡、丹皮、生地、沙參、白芍;

 

有痰加紅花、莪術、三棱、炮甲珠;

 

心慌,寐不寧加遠志、丹參、當歸。

 

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15例,治愈9例,顯效2例,好轉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3.3%。

 

(9)癭瘤散結湯組成:香附、郁金、青皮、三棱、莪術各10克,山慈姑、全瓜蔞各15克,白芥子10克,海蛤殼、生牡蠣各30克,八月札、白花蛇舌草各20克。

 

加減:甲狀腺腫塊質地較硬,病程較長者加桃仁、鬼羽箭、石見穿、皂角刺、山甲片、乳香、沒藥;

 

大便燥結艱行者,重用全瓜蔞,或加生大黃;

 

妊娠、經期去三棱、莪術,加丹參、赤芍;

 

神倦乏力,面色少華加炙黃芪、黨參、當歸、黃精。

 

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116例,治愈50例,好轉42例,無效24例,總有效率為79.3%。

 

(10)化癭湯組成:黃藥子、海藻、昆布、當歸、夏枯草各12克,陳皮6克,蛤殼30克,桃仁10克。

 

加減:心悸甚加棗仁、遠志、靈磁石;

 

多夢少寐加合歡皮、天王補心丹;

 

痰多加制半夏、白芥子、土貝母;

 

體虛加黨參、地黃;

 

震顫加煅牡蠣、石塊明;

 

用中塊堅硬加三棱、莪術、炙甲片。

 

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

 

療效:上方配合內消片(甲片、斑蝥、蜈蚣、全蝎)和黑追龍丸(斑螫粉)共治療50例甲狀腺腺瘤及囊腫,治愈16例,好轉28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8%。

 

(11)化痰散結湯組成:酒炒黃藥子、海藻、昆布各12克,海浮石、生牡蠣各20克,當歸、川芎、紅花、土貝、半夏、烏藥、八月札、夏枯草、玄參各9克,柴胡6克。

 

加減:體弱去紅花或減量,加黨參;

 

癭塊明顯腫大加三棱、莪術,重用牡蠣;

 

陰虛加鱉甲,重用貝母;

 

用卑虛加白術、青皮;

 

失眠加酸棗仁或柏子仁;

 

青春期、哺乳期,患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時加鳳尾草,重用夏枯草、海藻、昆布、牡蠣、貝母。

 

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

 

療效:共治療310例,其中腺瘤腫患者改手術治療,列為無效,其余塊消失。

 

(12)逐瘀散結湯組成:貓爪草30克,石上柏、丹參、風栗殼、夏枯草各20克,三棱、莪術、浙貝、生牡蠣各15克,甘草10克。

 

加減:口淡,大便稀,舌胖,脈細弱,加黨參、黃芪;

 

口干便秘,舌紅,脈弦或滑,加蒲公英、地丁。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1個月為一療程。

 

療效:上方共治療34例囊腫,治愈20例,好轉1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

 

(13)消癭方組成:分兩部分:①:夏枯草30克,貓爪草、海藻、昆布、青皮、佛手、海浮石、金銀花、赤芍各20克,白芥子、川貝、半夏各15克。

 

②:制馬錢子、地龍備30克,全蝎子、山慈姑、乳香、沒藥各20克。

 

用法:方①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方②研成細末,水泛為丸,日服3次,15歲以下每次2克,成人每次3克。

 

療效:上方配合針刺共治療119例,治愈74例,好轉28例,無效17例,總有效率為85.7%。

 

(14)解毒化瘀湯組成:海藻、夏枯草、浙貝、昆布、山甲、郁金各12克,柴胡、炒白芥子、白芍、桔梗各6克。

 

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

 

療效:上方配合囊腔內抽取液體及注射0.66%碘酊,共治療32例甲狀腺囊腫,全部治愈。

 

(15)消癭軟堅湯組成:夏枯草30克,桔梗15克,白芥子、桔紅各9克,昆布、海藻、川貝各12克,生牡蠣、海浮石、苦參、黃藥子各15克。

 

加減:根據患病時間長短,瘤體的大小及瘤體進展的速度,分為輕、中、重度三型。

 

輕度加銀花、菊花,重用桔梗、夏枯草;

 

中度去牡蠣、海浮石,加生鱉甲、當歸、全瓜蔞。

 

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

 

療效:上方配合針灸治療47例甲狀腺瘤,治愈25例,有效16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7.2%。

 

老中醫經驗錢伯文醫案葉××,女。

 

患者于1974年9月,在甲狀腺右側發現有一個鴿蛋大小的腫塊,質偏硬,表面光滑,邊緣清楚。

 

某醫院診斷為甲狀腺腺瘤,需手術治療,患者有顧慮而要求用中藥治療。

 

患者經常低熱不退,精神疲憊,心情急躁,動輒煩亂,易怒,胃納不佳,月經不調,經來腹脹疼痛,腰際酸楚。

 

苔薄膩,脈細弦。

 

證屬肝氣郁結化火,灼傷津液,痰火膠結致成腫核。

 

用海藻玉壺湯和內消瘰疬丸加減。

 

處方:夏枯草24克,昆布24克,海藻12克,水紅花子12克,生黃芪12克,玄參12克,煅牡蠣24克,象貝3克,炒白術9克,香附12克,天龍2條。

 

7劑。

 

二診:原方加丹皮10克,六味地黃丸12克(分吞)。

 

7劑。

 

三診:藥后腫塊稍轉柔軟,胃納轉佳。

 

原方去白術,加桔皮葉、苦桔梗各6克。

 

14劑。

 

四診:藥后煩躁易怒,顴紅肢麻均有好轉,腫塊也稍有縮小。

 

原方去香附,加黃藥子12克。

 

14劑。

 

五診:患者低熱已退,甲狀腺右側腫塊顯著縮小,惟睡眠不深。

 

原方加茯苓12克,夜交藤24克。

 

14劑。

 

嗣后,患者以原方續服20余劑,至1974年12月復診時腫塊基本消失,隨訪3年,患者身體健康,甲狀腺腺瘤一直沒有復發。

 

按:上述病例,根據患者的全身情況,辨證治療,給予海藻玉壺湯、內消瘰疬丸,取得滿意效果。

 

本病是由肝郁化火、灼傷津液、痰火膠結致成腫核,故在治療時用夏枯草、昆布、海藻、牡蠣等藥之外,加香附、桔葉等,行氣解郁以疏肝;

 

加六味地黃丸,滋陰以降其火;

 

方中黃芪、白術益氣健脾,不致寒涼太過而影響脾胃的運化。

 

用藥規律在收集的15篇臨床資料中(均為病例數大于15例,療效在80%以上),涉及藥物近60味)其中常用和較常用的有30味左右,茲列表于下:應用頻度(例)報道文獻(篇)藥物>800≥9夏枯草、生牡蠣、黃藥子、昆布、海藻、當歸。

 

200~799≥8浙貝、香附。

 

4~7元參、海浮石、莪術、柴胡、郁金、三棱、山慈姑、海蛤殼、半夏。

 

2~3丹參、白芥子、八月札、川芎、白芍、土貝母、烏藥。

 

100~199≥2陳皮、赤芍、青皮、瓜蔞、桃仁、風栗殼、甘草、炒山甲。

 

從以上歸納的藥物中可以看出,含碘藥物應用相對集中,以軟硬散結的夏枯草、生牡蠣使用頻度最高(治療例數大于1400例),黃藥子、昆布、海藻、浙貝、當歸等軟堅解毒,活血通經藥物也較常用。

 

現代藥理證實:海藻、昆布含有豐富的碘質,能促進病理產物和炎性滲出物吸收。

 

其次為三棱、莪術破瘀消癭,柴胡、香附疏肝理氣,海浮石、半夏除濕化痰等藥。

 

諸藥合參,共奏軟堅化痰,疏肝理氣,化痰祛濕之效。

 

同時,可根據患者的全身情況,辨證加減,益氣健脾,滋陰降火等藥也可使用。

 

其他療法(1)針灸①體針取穴:主穴:阿是穴。

 

配穴:合谷、曲骨、關內、大椎、大杼。

 

阿是穴位置:腫瘤的周邊及中心。

 

下同。

 

操作:以阿是穴為主,酌選1~2個配穴。

 

刺法有兩種:①按壓進針,探尋針感,得氣后,小幅度(45~90度)捻轉7~8次,然后提插7~8次。

 

每穴操作1分鐘,不留針。

 

②視腫塊的大小,在其周圍邊緣斜向中心30度角刺入3~6針,在瘤體上刺入,以不穿透瘤體為度,刺人后不提插、不捻轉,留針20分鐘。

 

以上刺法均隔日針刺1次,10~30次為一療程。

 

療效:上法共治療125例,其中部分病人配合海藻玉壺湯加減內服為輔助治療,總有效率為86.89%~100%。

 

②電針加溫針取穴:主穴:阿是穴。

 

配穴:曲池。

 

操作:囊腔部中央直刺一針,另于囊腔部的范圍內上下左右各刺一針,均稍斜向中央。

 

進針深度視囊腫大小而定,但以得氣為宜c然后接通電針儀,留針20~25分鐘。

 

電針后溫針,待艾絨燃盡,即可出針。

 

每天1次,3個月為一療程。

 

療效:先單用針灸,若后期消退緩慢,則配合“消癭飲”治療。

 

共治療22例,治愈12例,好轉9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5%。

 

(2)單方驗方①痰核方組成:五倍子不拘多少。

 

用法:上藥放人砂鍋內炒黃,冷卻后研松,臨睡前用醋調成膏狀敷于患處,次晨洗去,7次為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本病23例,好轉20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87.8%。

 

②軟堅消結散組成:急性子30克,山慈姑20克,鮮鯽魚3條,食醋適量。

 

用法:將急性子、山慈姑研粉,再加鮮卿魚(不去肚腸)與藥粉共搗為泥,加酷調為糊狀,敷于患處,外用紗布包扎固定。

 

療效:用上法治療8例,均獲一定療效,且無不良反應。

 

其他措施本病應注意預防,一般用碘化食鹽,即食鹽中加碘化鉀或碘化鈉。

 

腺體過大,引起壓迫癥狀,用中西醫藥物或其他療法無效者,可考慮手術。

 

引用:http://big5.wiki8.com/liangxingjiazhuangxianzhongliu_35880/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6 18:31 , Processed in 0.11426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