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9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手太陽小腸經】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2 07:44: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1-12 09:52 編輯

醫學百科●手太陽小腸經

 

拼音

 

shǒutàiyángxiǎochángjīng

 

英文參考

 

SI;smallintestinemeridian手太陽小腸經,十二經脈之一。

 

《靈樞·經脈》:“小腸手太陽之脈,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筋之間,上循臑外后廉。

 

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

 

其支者,以缺盆循頸上頰,至目脫眥,卻入耳中;

 

其支者,別頰,上(出頁),抵鼻,至目內眥,斜絡于顴。”

 

即該經循行路線起自手小指尺側端(少澤),沿手掌尺側緣上行,出尺骨莖突,沿前臂后邊尺側直上,從尺骨鷹嘴和肱骨內上髁之間(小海)向上,沿上臂后內側出行到肩關節后,繞肩胛,在大椎穴處與督脈相會。

 

又向前進入缺盆(鎖骨上窩),深入體腔,聯絡心臟,沿食道下行,穿膈肌,到胃部,入屬小腸。

 

其分支從鎖骨上窩沿頸上頰到外眼角,又折回進入耳中(聽宮)。

 

另一支脈從面頰部分出,經眶下,達鼻根部的內眼角,然后斜行到顴部(顴髎)。

 

脈氣由此與足太陽膀胱經相接。

 

本經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為咽痛,頜腫,耳聾,目黃和肩部,上肢后邊內側本經脈過處疼痛等。

 

手太陽小腸經循行

 

《靈樞·經脈》小腸手太陽之脈: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骨之間,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

 

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

 

其支者:別頰上,抵鼻,至目內眥(斜絡于顴)。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小腸合入于巨虛下廉。

 

[本經穴]少澤(井),前谷(滎),后溪(輸),腕骨(原),陽谷(經),養老(郄),支正(絡),小海(合),肩貞,臑俞,天宗,秉風,曲垣,肩外俞,天窗,天容,顴髎,聽宮。

 

[交會穴]大椎(督脈);

 

上脘,中脘(任脈);

 

睛明,大杼,附分(足太陽);

 

和髎(手少陽);

 

瞳子(足少陽)。

 

【語譯】手太陽小腸經:①從小指外側末端開始(少澤),沿手掌尺側(前谷、后溪),上向腕部(腕骨、陽谷),②出尺骨小頭部(養老),直上沿尺骨下邊(支正),③出于肘內側當肱骨內上髁和尺骨鷹嘴之間(小海),向上沿臂外后廉,④出肩關節部(肩貞、臑俞),繞肩胛(天宗、秉風、曲垣),交會肩上(肩外俞、肩中俞;

 

會附分、大杼、大椎),⑤進入缺盆(鎖骨上窩),絡于心,沿食管,通過膈肌,到胃(會上脘、中脘),屬小腸。

 

頸部支脈:⑥從缺盆上行沿頸旁(天窗、天容),上向面頰(顴髎),到外眼角(會瞳子髎),彎向后(會和髎),進入耳中(聽宮)。

 

面頰部支脈:⑦從面頰部分出,上向顴骨,靠鼻旁到內眼角(會睛明),接足太陽膀胱經。

 

⑧此外,小腸下合于足陽明胃經的下巨虛穴。

 

《脈書·十一脈》[足臂本]臂泰陽脈:出小指,循骨下廉,出臑下廉,出肩外廉,出項□□□目外眥。

 

[陰陽本]肩脈:起于耳后,下肩,出外廉,出臂外廉,乘手背。

 

手太陽小腸經

 

手太陽小腸經病候《靈樞·經脈》是動則病:嗌痛,頷腫,不可以顧,肩似拔,臑似折。

 

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腫,頸、頷、肩、臑、肘臂外后廉痛。

 

語譯:本經有了異常就表現為下列病癥:咽喉痛,頷下腫不能回顧,肩部痛得像牽引,上臂痛得像折斷。

 

本經穴主治“液”方面所發生的病癥:耳聾、眼睛昏黃、面頰腫,頸部、頷下、肩胛、上臂、前臂的外側后邊痛。

 

《脈書·十一脈》[足臂本]其病:臂外廉痛。

 

諸病此物者,皆灸臂泰陽脈。

 

[陰陽本]是動則病:嗌痛,頷腫,不可以顧,肩似脫,似折。

 

是肩脈主治其所產病:頷痛,喉痹,肩痛,肘外痛,為四病。

 

經文互參

 

《靈樞·決氣》:谷入氣滿,淖澤注于骨,骨屬屈伸,泄澤,補益腦髓,皮膚潤澤,是謂液。

 

……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髓消,脛痠,耳數鳴。

 

(按:此篇論精、氣、津、液、血、脈六名。)《靈樞·口問》:目者,宗脈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

 

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竅者也。

 

耳中宗脈之所聚。

 

……脈有所竭者,故耳鳴。

 

(按:此指“液”主灌目精而濡養孔竅,可為本經主液作解。)《靈樞·脹論》:小腸脹者,少腹脹,引腰而痛。

 

(按:此篇論五臟六腑脹證。)《靈樞·邪氣藏府病形》: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時窘之后,當耳前熱,若寒甚,若獨肩上熱甚,及手小指次指之間熱,若脈陷者,此其候也。

 

手太陽病也,取之巨虛下廉。

 

(此篇論六腑病及取用下合穴。)《素問·厥論》:手太陽厥逆,耳聾、泣出。

 

項不可以顧,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

 

(按:此篇論手足六經厥及厥逆。

 

主治對比本表據《針灸甲乙經》而列。

 

表中可以看出,“耳聾”是本經腧穴的主治重點,其次為目疾(“目黃”)。

 

主治原文中作“目痛”、“目不明”、“目中白翳”等,經脈病候中只有“目黃”。

 

可知“目黃”是概指各種目疾而非黃疸的見癥。

 

手太陽經“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循行于肩背和項部,故頭“不可以顧”等癥可取之。

 

正由于這些主治癥,稱之為“主液所生病”,《脈書》則名之為“肩脈”。

 

后人說后溪穴通督脈,乃是因督脈行于項背,而后溪穴能主治有關部位病變的緣故。

 

引用:http://big5.wiki8.com/shoutaiyangxiaochangjing_8305/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5 09:3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