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毛源性腫瘤】
拼音
máoyuánxìngzhǒngliú
疾病分類皮膚性病科
疾病概述毛源性腫瘤無家族史,男女發病率約相等。
癥狀體征損害為單個皮內或皮下結節,前者與周圍組織粘連而后者則否,質地堅實,直徑自數毫米至8cm不等,見于除肢端以外的體表任何部位。
病理生理此類腫瘤的組織象雖不一致,但其常見的特點為由基底樣細胞組成之細胞索,常只有兩層細胞厚。
根據瘤內成分主要為上皮成分或間葉成分,或為兩者的混合,以及鄰近間質有無誘導基底樣細胞向毛囊分化,可以分為以下4種。
(一)毛母細胞瘤此瘤位于真皮和皮下組織內,不與其上表皮相連,邊界清楚,主要為上皮成分。
瘤團由單一形基底樣細胞組成的小葉構成篩狀型,周邊基底樣細胞排列成柵狀。
此外,尚見相互吻合的基底樣細胞索,核有絲分裂象可多可少。
問質膠原纖維排列疏松,成纖維細胞較多,基底樣細胞形成毛囊樣結構。
(二)毛源性粘液瘤此瘤的主要成分為間葉成分,呈粘液瘤樣。
(三)毛源性纖維瘤或毛母細胞性纖維瘤此瘤的邊界清楚,位于真皮內或真皮與皮下組織交界處,不與其上表皮相連。
瘤內上皮成分與間葉成分大致相等,互相吻合,基底樣細胞組成圓巢狀或少數長形條索,嵌于成纖維細胞性間質內。
圓巢周邊細胞排列成柵狀,核有絲分裂象多見,約10%有不典型毛囊分化,中央見典型頓挫性鱗狀分化,偶伴有與之相連的充滿角蛋白的小囊腫,不見透明角質顆粒。
間質炎癥細胞不多,但肥大細胞多見。
(四)毛源性毛母細胞瘤瘤內上皮成分與間質成分大致相等,互相混合,間質誘導基底樣細胞向毛囊不同程度的分化,相互交織的基底樣細胞小葉和條索形成與之相連的不同程度分化的毛囊,自原始毛胚至充分發育的毛囊不等。
診斷檢查根據組織病理改變診斷。
需與下列疾病鑒別:(一)基底細胞瘤臨床上與毛源性腫瘤不能區別。
組織學上,毛源性腫瘤與基底細胞瘤的不同點為:邊界清楚,位置較深,常位于皮下組織或真皮與皮下組織交界處,不與表皮相連,上皮巢或索較基底細胞瘤規則,間質內成纖維細胞形態一致,增多。
除肥大細胞較多外,炎癥細胞一般不多。
(二)毛發上皮瘤腫瘤位于真皮內,可與表皮相連,邊界不如毛源性腫瘤清楚。
在角化上皮中形成很多角質囊腫,可見透明角質顆粒。
此外,常無典型毛源性腫瘤所見之廣泛的上皮條狀。
相關出處皮膚病學
引用:http://big5.wiki8.com/maoyuanxingzhongliu_386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