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6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神經內分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9 07:47: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神經內分泌

 

拼音

 

shénjīngnèifènmì

 

英文參考

 

neuroendocrine

 

概述德國科學家EScharrer等(1928年)報道,在硬骨魚視前區神經元的胞漿中發現含有類似腺細胞的分泌顆粒,指出下丘腦某些神經元可能有分泌功能,同時推測可能是內分泌性的,并首次提出了神經分泌(neurosecretion)的概念。

 

但直到10多年后,Bargmann(1949年)觀察到下丘腦神經元延伸到神經垂體的纖維束才開始逐漸引起人們重視,隨后相關的研究深入展開。

 

Harris(1955年)根據前人的研究資料和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下丘腦調節腺垂體的神經體液學說,在《垂體的神經控制》一文中論證了下丘腦和腺垂體是一個完整的功能控制單元。

 

他認為,各種神經性傳入最終將通過下丘腦具有神經分泌功能的神經元轉化為神經分泌的輸出。

 

這些神經元分泌的體液因子(促垂體激素或因子)通過正中隆起的末梢釋放到垂體門脈初級毛細血管叢,由門靜脈血流帶到腺垂體,調節相應垂體細胞的分泌。

 

Harris的這一假說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首次將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有機地聯系在一起。

 

要證實這一假說,使其成為科學理論,關鍵在于證實促垂體激素或因子的存在。

 

由起初直到1968年人們從下丘腦的粗提物中發現了大約十種促垂體因子。

 

其中最為著名的工作是美國的Guillemin和Schally兩個實驗室,最先提純并確認了下丘腦激素。

 

1968年Guillemin的實驗室從約30萬只羊的下丘腦中成功地分離出幾毫克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并在一年后確定其為三肽的基本化學結構。

 

同期的Schally實驗室也在1971年從16萬頭豬的下丘腦中提純出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又經過6年的努力,闡明了GnRH化學結構為十肽。

 

因為他們發現了下丘腦激素的卓越貢獻,與放射免疫檢測技術(RIA)發明人之一的Yalow共同分享了1977年諾貝爾生理學暨醫學獎。

 

此后,生長激素釋放抑制激素(GHIH,SS)、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與生長激素釋放激素(GHRH)陸續分離成功,并相繼確定了化學結構。

 

所有這些事實都為Harris的學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使這一假說成為十分重要的理論。

 

引用:http://big5.wiki8.com/shenjingneifenmi_47824/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0 17:55 , Processed in 0.28125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