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6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生地黃湯】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7 10:36: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生地黃湯

 

拼音

 

shēngdìhuángtāng

 

《醫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生地黃湯處方生地黃15克柏葉9克黃芩6克阿膠6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治小便出血。

 

用法用量上五物,以水1.4升,煮取600毫升,絞去滓,納膠令烊,分三服。

 

摘錄《醫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

 

《仁齋直指》卷二十一:生地黃湯處方生地黃(洗凈)60克阿膠(炒酥)30克川芎桔梗蒲黃甘草(生)各15克制法上藥銼碎。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

 

治上熱衄血。

 

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煎,入生姜汁100毫升,溫服。

 

摘錄《仁齋直指》卷二十一

 

《普濟方》卷三一八組成生地黃1兩,續斷1兩,白術1兩,甘草半兩,紫菊葉半兩。

 

主治婦人熱入血室,其血不止者。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5合,去滓,溫服5合。

 

《金鑒》卷五十一組成生地黃、赤芍藥、川芎、當歸、天花粉、赤茯苓、澤瀉、豬苓、甘草(生)、茵陳蒿。

 

功效滲濕清熱。

 

主治胎黃輕證。

 

用法用量引用燈心,水煎,食前服。

 

《幼科類萃》卷五組成生干地黃1兩,熟地黃1兩(凈),川芎2錢半,赤茯苓2錢半,枳殼(制)2錢半,杏仁(水浸,去皮)2錢半,川黃連(凈)2錢半,半夏曲2錢半,天麻2錢半,地骨皮2錢半,甘草(炙)2錢半。

 

主治小兒疳眼。

 

用法用量每服2錢,加生姜3片,黑豆15粒,水煎,臨睡服。

 

制備方法上銼。

 

《醫統》卷八十八別名生地黃散組成干生地黃1錢,赤芍藥1錢,川芎1錢,當歸1錢,瓜蔞根1錢,甘草1錢。

 

功效清熱。

 

主治小兒生下,眼3日不開。

 

用法用量每用少許,燈心煎湯調,抹入口中。

 

連服效。

 

制備方法上為末。

 

附注生地黃散(《審視瑤函》卷四)。

 

《育嬰秘訣》卷四組成生地黃、赤芍藥、川芎、當歸(酒洗)、瓜蔞根。

 

主治小兒初生眼閉不開,胎黃,鼻衄,丹毒。

 

用法用量加黃連、燈芯為引,水煎,乳母服。

 

或以本方為細末,燈芯湯調少許,搽兒口中。

 

《壽世保元》卷四組成生地黃3錢,川芎1錢,枯芩1錢,桔梗1錢,梔子1錢,蒲黃1錢,阿膠(炒)1錢,側柏3錢,牡丹皮1錢,茅根3錢,甘草3分,白芍1錢。

 

主治衄血。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制備方法上銼1劑。

 

《治痘全書》卷十四組成生地1錢,麥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陳皮8分,甘草5分。

 

主治肺經熱,痘疹,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服。

 

《御藥院方》卷十組成生地黃(干者)2兩,決明子2兩,黃芩(去心)2兩,竹葉2兩,川黃連半兩,芍藥半兩。

 

主治大人、小兒暴赤眼,澀隱腫痛不開。

 

用法用量大人用10錢匕,水3盞,煎5-7沸,綿濾去滓,乘熱洗眼,冷即止,再暖再洗,日2-3次。

 

只用1日,次日換藥。

 

小兒約量歲數。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千金》卷九組成生地黃3斤,大黃4兩,大棗2枚,甘草1兩,芒消2合。

 

主治傷寒有熱,虛羸少氣,心下滿,胃中有宿食,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上藥合搗,令相得。

 

蒸5升米下,熟,絞取汁,分再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于調胃承氣湯方中加生地黃以滋血,兼取大棗以行脾氣而散心腹之邪也。

 

《醫學心悟》卷三組成生地3錢,牛膝1錢,丹皮1錢,黑山梔1錢,丹參1錢5分,元參1錢5分,麥冬1錢5分,白芍1錢5分,郁金7分,廣三七7分,荷葉7分。

 

主治吐血。

 

用法用量水煎,加陳墨汁、清童便各半杯,和服。

 

《圣濟總錄》卷五十組成生地黃汁1升,當歸(切,焙)1兩,甘草(炙)1兩,白石英(碎,綿裹)1兩,人參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白豆小者20粒,白雞1只(男用雌,女用雄,治如食法)。

 

主治肺癰。

 

用法用量以水1斗5升,先煮雞,取7升汁,去雞納地黃汁、諸藥等,煮取3升,去滓,每服1盞,日3夜2。

 

制備方法上藥除地黃汁、雞外,銼如麻豆。

 

《千金》卷六別名地黃湯、生干地黃散組成生地黃8兩,黃芩1兩,阿膠2兩,柏葉1把,甘草2兩。

 

主治因墜墮內損,大小便下血,經久不盡;

 

打撲損傷肺氣,或咳嗽有血,或吐血。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以水7升,煮取3升,去滓納膠,煎取2升半,分3服。

 

附注地黃湯(《圣濟總錄》卷一四四)、生干地黃散(《普濟方》卷三一九)

 

《千金》卷三組成生地黃5兩,甘草1兩,黃連1兩,桂心1兩,大棗20枚,淡竹葉2升(一作竹皮),赤石脂2兩。

 

主治產后忽著寒熱下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以水1斗,煮竹葉,取7升,去滓納藥,煮取2升半,分3服,日3次。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方下言忽著寒熱下痢,是飲食中寒熱交進,或飽食后臍腹受冷,飲食不化而蘊熱,與外感之寒熱無預也。

 

方中桂心專治本寒,黃連專化蘊熱,淡竹、地黃專行清熱,甘草、大棗專于和中,石脂一味專固下焦之脫也。

 

《鬼遺》卷三組成生地黃10兩,竹葉4升,黃芩3兩,黃耆3兩,甘草(炙)3兩,茯苓3兩,麥門冬(去心)3兩,升麻2兩,前胡2兩,知母2兩,芍藥2兩,瓜蔞4兩,大棗20枚(去核),當歸1兩半,人參1兩。

 

主治發背,發乳,癰疽,虛熱大渴。

 

用法用量先以水1斗5升,煮竹葉,取1斗,去葉,納諸藥,煮取3升6合,分為4服,日3夜1。

 

《外臺》卷三引《刪繁方》組成生地黃(切)1升,黃芩3兩,桂心2兩,甘草2兩(炙),竹葉(切)1升(洗),香豉1升(綿別裹),莼心1升,芒消3兩,尖鼠屎3-7枚,干葛1兩,麻黃3兩(去節),石膏8兩(碎,綿裹)。

 

主治天行7日至14日,臟腑陰陽毒氣,天行病欲歇而未歇,或因食飲勞復,心下脹滿入煩熱。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下芒消,分3服。

 

制備方法上切。

 

用藥禁忌忌蕪荑、海藻、菘菜、生蔥等。

 

《千金》卷四別名地黃散、地黃飲組成生地黃1斤,細辛3兩。

 

主治崩中漏下,日去數升。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以水1斗,煮取6升,服7合。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此治風入胞門,蘊化為火而崩漏無度。

 

故專用地黃以滋血室之熱,細辛以散厥陰之風,風散則火熄而血自安矣,以有細辛之辛散,故無藉于酒煮也。

 

附注地黃散(《圣惠》卷七十三)、地黃飲(《圣濟總錄》卷一五二)。

 

方出《千金》卷六,名見《普濟方》卷一八八組成地黃汁5合。

 

主治鼻衄,崩漏,小兒熱病;

 

婦人月水連綿不絕。

 

用法用量煮取4合,空腹服之,且服粳米飲。

 

用藥禁忌忌酒、炙肉。

 

臨床應用《朱氏集驗方》:予在汝州時,因出驗尸,有保正趙溫,不詣尸所,問之即云:衄血已數斗,昏困欲絕。

 

予使人扶腋以來,鼻血如檐溜,平日所記治衄數方,旋合藥治之,血勢皆沖出。

 

予謂治血者莫如地黃。

 

試遣人四散尋生地黃,得10余斤,不暇取汁,因使之生吃,漸及3-4斤,又以其滓塞鼻,須臾血定。

 

又癸未歲,予婦吐血,有醫者教取生地黃自然汁煮飲之,日服數升,3日而愈。

 

有1婢,病經血半年不通,見釜中飲汁,以為棄去可惜,輒飲數杯,隨即通利。

 

地黃活血,其功如此。

 

地黃但用新布拭凈搗汁,勿用水洗。

 

《千金》卷五別名生地黃散組成生地黃2兩,桂心2兩(一方有芍藥,寒水石半兩,黃芩半兩,當歸半兩,甘草半兩)。

 

主治小兒寒熱進退,啼呼腹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以水3升,煮取1升。

 

期歲以下服2合,以上3合。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熱邪入犯營血則寒熱進退,故用生地黃專治;

 

血熱則兼桂心以行地黃之滯,寒熱兼濟之妙無逾于此。

 

又方合黃芩湯則專主太陽少陽合病,更加寒水石以治心胃之火,當歸以散肝脾之熱也。

 

附注生地黃散(《普濟方》卷三八六)。

 

《圣濟總錄》卷二十組成生地黃(研,取汁)1升,竹瀝1升,荊瀝1升,羌活(去蘆頭)3兩,防風(去叉)3兩,附子1枚重者(炮,去皮臍,別破之)。

 

主治熱痹。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半,地黃汁、竹瀝、荊瀝各少許,同煎數沸,去滓,取1盞,溫服,不拘時候。

 

制備方法上藥除前3味外,余3味銼如麻豆。

 

《直指》卷二十一組成生地黃2兩(洗凈),阿膠(炒酥)1兩,川芎半兩,北梗半兩,蒲黃半兩,甘草(生)半兩。

 

主治上熱衄血。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煎熟,入生姜汁2匙,溫服。

 

制備方法上銼。

 

《圣濟總錄》卷一二八組成生干地黃(切,焙)2兩,人參1兩,甘草(炙,銼)1兩,芍藥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芎藭1兩,黃耆(銼)1兩,黃芩(去黑心)1兩,木通(銼)3分,當歸(切,焙)3分。

 

主治癰內虛熱。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竹葉7片,干棗2枚(擘破),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溫服,日晚再服。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圣濟總錄》卷一八三組成生地黃(切碎)5兩,梔子仁20枚,小薊根(切)3兩,黃芩(去黑心)1兩。

 

主治乳石發熱盛,吐血;

 

衄血。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入豉2-7粒,煎至1盞,去滓溫服,空心、日晚各1服。

 

制備方法上銼,如麻豆大。

 

《雞峰》卷十組成生干地黃半兩,赤芍藥3分,赤茯苓3分,柏葉1兩,阿膠半兩,當歸半兩。

 

主治鼻衄,面無顏色者。

 

用法用量煎黃耆湯調下2錢;

 

及搐向鼻內,先含水1口,閉目搐入,然后吐出水即止。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

 

《醫方大成》卷十引湯氏方別名胎熱地黃湯組成生干地黃、赤芍藥、川芎、當歸、天花粉各等分。

 

主治胎黃、胎熱。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每服5錢,水1盞,煎服。

 

乳母服用,并略與兒服之。

 

附注胎熱地黃湯(《幼科證治大全》)。

 

《圣濟總錄》卷九十二組成生干地黃3兩,石膏(碎)半兩,大黃(銼,炒)半兩,芍藥半兩,甘草(炙)半兩。

 

功效調血氣,利大小便。

 

主治虛勞,羸瘦不足。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用水1盞半,大棗2枚(去核),生姜3片,煎至1盞,去滓溫服。

 

未利再服。

 

制備方法上銼,如麻豆大。

 

方出《婦人良方》卷二十,名見《普濟方》卷三四九組成川芎、生干地黃、枳殼、芍藥各等分。

 

主治產后余血不盡奔沖心,煩悶腹痛。

 

用法用量酒服方寸匕,日2次。

 

制備方法上為末。

 

《外臺》卷三十四引《廣濟方》別名丹參湯、地黃湯組成生地黃汁1升,芍藥2兩,甘草2兩(炙),丹參4兩,蜜1合,生姜汁半合。

 

主治產后3日,患腰疼,腹中余血未盡,并手腳疼,不下食;

 

血暈。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納地黃汁、蜜、姜汁,微火煎1兩沸,1服3合,日2夜3。

 

利1-2行,中間進食,與藥更進服。

 

制備方法上切。

 

附注丹參湯(《圣濟總錄》卷一六○)、地黃湯(《普濟方》卷三四六)。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組成生地、麥冬、升麻、犀角、秦艽、葛根、知母、生甘草、連翹、花粉、白芍。

 

主治牙宣(齒衄)。

 

各家論述上下牙痛固屬胃家積熱,然亦有腎虛不能制木而頻頻作痛者。

 

蓋齒者骨之余,腎之所主也。

 

心主脈,腎主骨,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主筋。

 

腎虛則骨無所附,而陽明燥金挾相火以侮所不勝。

 

上下牙齦浮腫作痛者,或痛而不腫者,兼腎虛也。

 

牙縫出血,名曰牙宣,又名齒衄,主腎虛。

 

如血亂涌不止者,亦屬陽明積熱也。

 

是方升、犀、秦、葛皆陽明經藥,而升、犀解毒涼血,秦、葛升陽散火;

 

麥、地、知母滋陰生水;

 

翹、粉、甘草除熱涼腸。

 

陽明之積熱自除,血不妄行,而胎元不受傷矣。

 

足陽明喜涼,故咽冷水而痛不止;

 

手陽明喜熱,故吞熱湯而痛亦不止。

 

《松峰說疫》卷二組成生地2-3錢,干漆1錢(炒煙盡),生藕汁1小盅(如無以大薊12錢代之),藍葉錢半,大黃12錢(生、熟酌用),桃仁1錢(去皮,研),歸尾2錢(酒洗),紅花6分(酒洗)。

 

主治蓄血。

 

用法用量水與藕汁同煎服。

 

各家論述抵當湯、丸,今總難用,以此代之,甚覺和平。

 

原方水蛭、虻蟲今改用歸尾、紅花。

 

蓄血有上中下之殊,上焦胸中手不可近而痛者,犀角地黃湯;

 

中脘手不可近,桃仁承氣;

 

臍下小腹手不可近,抵當嫌峻猛,此湯主之,或再加枳實、蘇木,用者酌之。

 

《千金翼》卷二十二組成生地黃8兩,竹葉3升,小麥2升,栝樓4兩,大黃5兩,人參1兩,當歸1兩,黃耆2兩,黃芩2兩,通草2兩,升麻2兩,芍藥2兩,前胡2兩,茯苓2兩,甘草(炙)2兩。

 

主治大熱體盛發癰,或在于背,或在陰處。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以水2升,煮竹葉、小麥,取1斗2升,去滓納諸藥,煮取4升。

 

分4服,日3夜1。

 

不愈,常服。

 

《千金翼》卷六組成生地黃2兩,人參2兩,知母2兩,桂心2兩,厚樸(炙)2兩,甘草(炙)2兩,赤小豆3升。

 

主治產后虛損少氣。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以水2斗5升,煮地黃取1斗,去滓納藥,煎取3升,分為3服。

 

方出《千金》卷十九,名見《普濟方》卷三十三組成生地黃汁2升,麥門冬汁1升,赤蜜1升,竹瀝1合,石膏8兩,人參3兩,芎藭3兩,桂心3兩,甘草3兩,黃芩3兩,麻黃3兩,當歸4兩。

 

主治精極,五臟六腑俱損傷;

 

虛熱,遍身煩痛,骨中痠痛,煩悶。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以水7升,先煮8味,取2升,去滓,下地黃等汁,煮取4升,分4服,日3夜1。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此治精傷而熱溢于外,血肉氣衰邪熱泊于肌表,雖用地黃、芍藥、竹葉、麥冬、黃芩、赤蜜之屬,不得麻、桂發越怫郁,不能宣通表熱以救煩疼;

 

但內蘊之火不過借麻黃之開泄,又須甘草、石膏以化本熱,故越婢湯中用之;

 

用人參者,因麻黃轉傷肌表之氣,不得不以填補為務也。

 

《千金》卷十二組成生地黃1斤,大棗50枚,阿膠3兩,甘草各3兩。

 

主治憂恚嘔血,煩滿少氣,胸中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以水1斗,煮取4升,分4服,日3夜1。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方下雖治憂恚嘔血,而實肺沮吐血之的方。

 

酒氣逆滿則肝浮膽橫,每致動肝悸亂。

 

生地黃治傷中血痹,阿膠主心腹內崩,甘草和臟腑寒熱,大棗養胃氣安中,藉此以統地黃歸就丹田,以資少陽生發之氣也。

 

《圣濟總錄》卷七十五組成生地黃半兩,甘草(炙)1分,地榆3分。

 

主治熱痢便血,崩淋不止。

 

用法用量水2盞,煎至1盞,去滓,分溫2服,空心,日晚再服。

 

制備方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引用:http://big5.wiki8.com/shengdihuangtang_6904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0 22:59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