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3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地震(earthquake) 】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5-15 08:21: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地震(earthquake)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在古代又稱為地動。

 

它就象颳風、下雨、閃電、山崩、火山爆發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


它發源於地下某一點,該點稱為震源(focus)

 

振動從震源傳出,在地球中傳播。

 

地面上離震源最近的一點稱為震中,它是接受振動最早的部位。

 

大地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普遍的表現。

 

在海底或濱海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稱為海嘯。

 

地震是極其頻繁的,全球每年發生地震約500萬次。


球的結構就象雞蛋,可分為三層。中心層是蛋黃”-地核;中間是蛋清”-地幔;外層是蛋殼”-地殼。

 

地震一般發生在地殼之中。

 

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和公轉,同時地殼內部也在不停地變化。

 

由此而產生力的作用,使地殼岩層變形、斷裂、錯動,於是便發生地震。

 

地下發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

 

從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

 

從震中到震源的距離叫震源深度。

 

震源濃度小於70公里的地震為淺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間的地震為中源地震,超過300公里的地震為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是1963年發生印尼伊裡安查亞省北部海域的5.8級地震,震源深度786公里。

 

對於同樣大小的地震,由於震源深度不一樣,也不一樣,對地面造成的破壞程度也不一樣。

 

震源越淺,破壞越大,但波及範圍也越小,反之亦然。


某地與震中的距離叫震中距。

 

震中距小於100公里的地震稱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間的地震稱為近震,大於1000公里的地震稱為遠震,其中,震中距越遠的地方受到的影響和破壞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動是一種複雜的運動,它是由縱波和橫波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震中區,縱波使地面上下顛動。

 

橫波使地面水平晃動。

 

由於縱波傳播速度較快,衰減也較快,橫波傳播速度較慢,衰減也較慢,因此離震中較遠的地方,往往感覺不到上下跳動,但能感到達水準晃動。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級表示,根據地震時釋放的彈性波能量大小來確定震級,我國一般採用裡氏震級。

 

通常把小於2.5級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級地震叫有感地震,大於4.7級地震稱為破壞性地震。

 

震級每相差1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差約30倍。

 

比如說,一個7級地震相當於306級地震,或相當於9005級地震,震級相差0.1,釋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當某地發生一個較大的地震時,在一段時間內,往往會發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個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發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後發生的地震叫餘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時空分佈規律。

 

從時間上看,地震有活躍期和平靜期交替出現的週期性現象。

 

從空間上看,地震的分佈呈一定的帶狀,稱地震帶,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兩大地震帶。

 

太平洋地震帶幾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淺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釋放的地震能量約占全部能量的80%。


地震時一定點地面震動強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我國將地震烈度分為12度。


震級與烈度,兩者雖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強弱,但含義並有一樣。

 

同一個地震,震級只有一個,但烈度卻因地而異,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樣。

 

例如,1990210日,常熟-太倉發生了5.1級地震,有人說在蘇州是4,在無錫是3,這是錯的。

 

無論在何處,只能說常熟-太倉發生了5.1級地震,但這次地震,在太倉的沙溪鎮地震烈度是6度,在蘇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無錫地震烈度是3度。


地震烈度是經常使用的一個名詞。

 

劃分烈度有定性和定量標準。在中國地震烈度表上(見下表),對人的感覺、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現象作了描述,可以作為確定烈度的基本依據。

地震起因


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為以下幾種:


1.構造地震


由於地下深處岩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稱為構造地震( 1—1)

 

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作用,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

 

只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火山地震,這類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於地下岩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

 

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生在溶洞密佈的石灰岩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採的礦區。


4.誘發地震


由於水庫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動而引發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

 

這類地震僅僅在某些特定的水庫庫區或油田地區發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藥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地震波發源的地方,叫作震源。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通常將震源深度小於70公里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

 

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

 

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2公里。

我國最著名的八大地震


地震名稱 日期 時間 震級(Ms) 震中烈度 震源深度(Km)


1. 河北邢臺地震 1966.3.8 05:29:14.0 6.8 IX 10


河北甯晉東汪 1966.3.22 16:19:46.0 7.2 X 10


2. 雲南通海地震 1970.1.5 01:00:37.0 7.7 X 13


3. 四川爐霍地震 1973.2.6 18:37:08.3 7.9 X 17


4. 雲南昭通地震 1974.5.11 03:25:18.3 7.1 IX 14


5. 遼寧海城地震 1975.2.04 19:36:06.0 7.3 IX 12


6. 雲南龍陵地震 1976.5.29 20:23:18.0 7.3 IX 24


                              1976.5.29 22:00:22.5 7.4 IX 20


7. 河北唐山地震 1976.7.28 03:42:53.8 7.8 XI 22


8. 四川松潘地震 1976.8.16 22:06:46.2 7.2 IX 24


                             1976.8.23 11:30:10.0 7.2 VIII 23

地震自救大全


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防護的較好方法。

 

所謂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據不同的情況作出不同的對策。


學校人員避震


在學校中,地震時最需要的是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冷靜與果斷。

 

有中長期地震預報的地區,平時要結合教學活動,向學生們講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識。

 

震前要安排好學生轉移、撤離的路線和場地;震後沉著地指揮學生有秩序地撤離。

 

在比較堅固、安全的房屋裡,可以躲避在課桌下、講臺旁、教學樓內的學生可以到開間小、有管道支撐的房間裡,決不可讓學生們亂跑或跳樓。


地震時,在街上行走避震


地震發生時,高層建築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樓外側混凝土碎塊、以及廣告招牌,馬口鐵板、霓紅燈架等,可能掉下傷人,因此在街上走時,最好將身邊的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無物品時也可用手護在頭上,盡可能作好自我防禦的準備,要鎮靜,應該迅速離開電線杆和圍牆,跑向比較開闊的地區躲避。


車間工人避震


車間工人可以躲在車、機床及較高大設備下,不可驚慌亂跑,特殊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關閉易燃易爆、有毒氣體閥門,及時降低高溫、高壓管道的溫度和壓力,關閉運轉設備。

 

大部分人員可撤離工作現場,在有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員留在現場隨時監視險情,及時處理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


地震發生時行駛的車輛應急避震


1)司機應儘快減速,逐步刹閘;


2)乘客(特別在火車上)應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並注意防止行李從架上掉下傷人,面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將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墊上,護住面部,身體傾向通道,兩手護住頭部;背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兩手護住後腦部,並抬膝護腹,緊縮身體,作好防禦姿勢。


樓房內人員地震時應急避震


地震一旦發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及時判別震動狀況,千萬不可在慌亂中跳樓,這一點極為重要。

 

其次,可躲避在堅實的傢俱下,或牆角處,亦可轉移到承重牆較多、開間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

 

因為這些地方結合力強,尤其是管道經過處理,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係數較大。

 

總之,震時可根據建築物佈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和通道進行躲避,減少人員傷亡。


在商店遇震應急避震


在百貨公司遇到地震時,要保持鎮靜。由於人員慌亂,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難通道阻塞。

 

此時,應躲在近處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邊(避開商品陳列櫥),或朝著沒有障礙的通道躲避,然後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處於樓上位置,原則上向底層轉移為好。

 

但樓梯往往是建築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脫險的合適時機。

 

服務員要組織群眾就近躲避,震後安全撤離。

震後自救


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周圍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極小的空間,你一定不要驚慌,要沉著,樹立生存的信心,相信會有人來救你,要千方百計保護自己。


地震後,往往還有多次餘震發生,處境可能繼續惡化,為了免遭新的傷害,要儘量改善自己所處環境。

 

此時,如果應急包在身旁,將會為你脫險起很大作用。


在這種極不利的環境下,首先要保護呼吸暢通,挪開頭部、胸部的雜物,聞到煤氣、毒氣時,用濕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體;擴大和穩定生存空間,用磚塊、術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餘震發生後,環境進一步惡化。


設法脫離險境。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的通道,儘量保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出呼救信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盡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或閉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員到來。如果受傷,要想法包紮,避免流血過多。


維持生命。

 

如果被埋在廢墟下的時間比較長,救援人員未到,或者沒有聽到呼救信號,就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節約,儘量尋找食品和飲用水,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震後互救


震後,外界救災隊伍不可能立即趕到救災現場,在這種情況下,為使更多被埋壓在廢墟下的人員,獲得寶貴的生命,災區群眾積極投入互救,是減輕人員傷亡最及時、最有效的辦法,也體現了"救人於危難之中",的崇高美德。


搶救時間及時,獲救的希望就越大。

 

據有關資料顯示,震後20分鐘獲救的救活率達98%以上,震後一小時獲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後2小時還無法獲救的人員中,窒息死亡人數占死亡人數的58%

 

他們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築物垮塌砸死,而是室息死亡,如能及時救助,是完全可以獲得生命的。

 

唐山大地震中有幾十萬人被埋壓在廢墟中,災區群眾通過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壓人員重新獲得生命。

 

由災區群眾參與的互救行動,在整個抗震救災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震後救人時間要快


震後救人,力求時間要快、目標準確、方法恰當,互救隊伍不斷壯大的原則。

 

具體做法是:先救近處的,不論是家人、鄰居,還是陌生人,不要捨近求遠;先救容易救的人,這樣,可迅速壯大互救隊伍;先救青壯年和醫務人員,可使他們在救災中充分發揮作用;先救"",後救""。唐山地震中一農村婦女,每救一個人,只把其頭部露出,避免窒息,接著再去救另一個人,在很短時間內使幾十人獲救。

救人的方法


應根據震後環境和條件的實際情況,採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將被埋壓人員,安全地從廢墟中救出來。


通過瞭解、搜尋,確定廢墟中有人員埋壓後,判斷其埋壓位置,向廢墟中喊話或敲擊等方法傳遞營救信號。


營救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埋壓人員的安全。

 

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鐵棒、鋤頭、棍棒等)不要傷及埋壓人員;二是不要破壞了埋壓人員所處空間周圍的支撐條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壓人員再次遇險;三是應儘快與埋壓人員的封閉空間溝通,使新鮮空氣流人,挖扒中如塵土太大應噴水降塵,以免埋壓者窒息;四是埋壓時間較長,一時又難以救出,可設法向埋壓者輸送飲用水、食品和藥品,以維持其生命。


在進行營救行動之前,要有計劃、有步驟,哪裡該挖,哪裡不該挖,哪裡該用鋤頭,哪裡該用棍棒,都要有所考慮。


過去曾發生過救援人員盲目行動,踩塌被埋壓者頭上的房蓋,砸死被埋人員,因此在營救過程中要有科學的分析和行動,才能收到好的營救效果,盲目行動,往往會給營救物件造成新的傷害。

施救和護理


先將被埋壓人員的頭部,從廢墟中暴露出來,清除口鼻內的塵土,以保證其呼吸暢通,對於傷害嚴重,不能自行離開埋壓處的人員,應該設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圍的埋壓物,再將被埋壓人員抬出廢虛,切忌強拉硬拖。


對饑渴、受傷、窒息較嚴重,埋壓時間又較長的人員,被救出後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強光刺激,對傷者,根據受傷輕重,採取包紮或送醫療點搶救治療。

避震要點


震時是跑還是躲,我國多數專家認為: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旁)、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處開闊、安全的地方。


身體應採取的姿勢: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儘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


保護頭頸、眼睛,掩住口鼻。

避開人流,不要亂擠亂擁,不要隨便點明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

學校避震


正在上課時,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


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後應當有組織地撤離。


千萬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陽臺上去!
必要時應在室外上課。

家庭避震


地震預警時間短暫,室內避震更具有現實性,而室內房屋倒塌後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地點,可稱其為避震空間。

 

這主要是指大塊倒塌體與支撐物構成的空間。


室內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是:


炕沿下、堅固傢俱附近;

內牆牆根、牆角;


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

公共場所避震


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避免擁擠,要避開人流,避免被擠到牆壁或柵欄處。


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


用書包等保護頭部;


等地震過去後,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


在商場、書店、展覽、地鐵等處:


選擇結實的櫃檯、商品(如低矮傢俱等)或柱子邊,以及內牆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 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櫃檯; 避開高大不穩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 避開看板、吊燈等高聳或懸掛物。


在行駛的電(汽)車內: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過去後再下車。

戶外避震


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


不要隨便返回室內。


避開高大建築物或構築物:


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建築;

過街橋、立交橋;


高煙囪、水塔下。


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


變壓器、電線杆、路燈等;


看板、吊車等。


避開其他危險場所:

狹窄的街道;


危舊房屋,危牆;

女兒牆、高門臉、雨篷下;


磚瓦、木料等物的堆放處。

強震過後如何自救


1、地震發生後,應積極參與救助工作,可將耳朵靠牆,聽聽是否有倖存者聲音。


2、使傷者先暴露頭部,保持呼吸暢通,如有窒息,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3、一旦被埋壓,要設法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並設法用磚石、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加固環境。


4、地震是一瞬間發生的,任何人應先保存自己,再展開救助。先救易,後救難;先救近,後救遠。

地震謠言如何甄別


1、正確認識國內外當前地震預報的實際水準,人類目前作出的較大時間尺度的中長期預報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臨預報的成功率還相對較低。


2、要明確,在我國,發佈地震預報的許可權在政府,任何其他單位或個人都無權發佈地震預報消息。對待地震謠傳,要做到不相信、不傳播、及時報告。


3、學習地震常識,消除恐震心理。


4、不要輕信謠言,盲目搶購。


大震來臨時,家庭成員該如何避震,專家建議掌握三條原則:

 

因地制宜,正確抉擇。震時每個人所處的環境、狀況千差萬別,避震方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這些情況包括:是住平房還是住樓房,地震發生在白天還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堅固,室內有沒有避震空間,你所處的位置離房門遠近,室外是否安全。

 

本文鏈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741801.html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文!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8 06:21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