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軍事●國軍教戰總則】 國軍教戰總則,先總統蔣公審訂頒於民國四十八年。
共十二條,刊印於國軍所有軍事基本書籍(即典、範、令、手冊)之首頁。
六十四年九月,增訂為十五條:一、建軍目的,二、軍人武德,三、嚴肅軍紀,四、必勝信念,五、攻擊精神,六、軍事教育,七、政治教育,八、軍人本色,九、協調合作,十、機動主動,十一、安全防護,十二、愛護戰力,十三、爭取時間,十四、研究發展,十五、躬行實踐。
其內容包含:一、我國五千年立國之精神、道統、倫理和文化。
二、歷次革命戰爭之光榮歷史、傳統和經驗教訓。
三、古今中外兵學家之名言與精萃。
其價值:一、於本質言為:(一)一切軍事技術、科學、哲學之結晶。
(二)軍事基本書籍中原則中之原則。
(三)軍事教育訓練中要領中之要領。
二、於實用言在:(一)統一國軍軍事思想,塑造軍人典型。
(二)提振尚武精神,創造神聖武力。
建軍目的:國民革命軍,以實現三民主義,確保我中華民國之獨立、自由、平等與維護世界和平為目的。
對侵犯我領土與主權及妨礙我主義之實行者,須以全力掃除而廓之。
軍人武德:智、信、仁、勇、嚴,即軍人之武德。
智者:洞察是非,明辨義利。
信者:誠實無欺,忠貞不移。
仁者:保國衛民,捨生取義。
勇者:負責知恥,崇尚氣節。
嚴者:公正無私,信賞必罰。
並須明禮義、知廉恥,堅定五大信念-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
嚴肅軍紀:軍紀為軍隊之命脈,軍隊必須有嚴肅之軍紀,然後乃能鞏固部隊團結,確保軍民合作,貫徹命令指揮。
軍紀以信仰、信任及自信之三信心為其要素;
以服從命令為其第一義。
必勝信念:戰場狀況,瞬息萬變,故「自信力」與「必勝心」,乃為最後勝利之保證。
縱當犧牲慘烈,形勢惡劣之際,亦當鼓舞愛國情操,堅持最後必勝信念,直向目標而挺進。
攻擊精神:軍以戰鬥為主,故以攻擊第一為基礎,以確保我主動與決心之自由,制敵機先,主宰戰場,克敵制勝。
攻擊成功之要素,厥為旺盛之企圖心、堅定之意志、果敢之決心、神速之行動以及靜肅嚴密之精神與週到適切之準備。
軍事教育:軍事教育為哲學、科學與兵學三者融會而成。
哲學為戰爭精神之原動力,亦即戰爭藝術之泉源;
科學為現代化之張本,亦即建軍備戰應具之知識;
而兵學為戰場實用之要道,亦即克敵致勝之本能。
使學者具備此三種學術之修養與知能,以解決應付戰場上變化莫測之問題,創造有利態勢,爭取戰爭勝利。
而戰鬥訓練,以簡單、精練與活用為要旨,以達戰爭藝術化之領域。
政治教育:政治教育在堅定五大信念、培養軍中倫理、鞏固部隊團結、嚴肅革命軍紀、提高保防警覺,加強軍民合作、激勵高昂士氣,嫻熟六大戰法(謀略戰、思想戰、組織戰、心理戰、情報戰、群眾戰),以達成以寡擊眾、以少勝多之目的。
軍人本色:刻苦耐勞,冒險犯難,為我革命軍人之本色。
凡作戰時期愈久,其艱苦程度愈增,故須具有堅忍不拔之毅力,克敵致勝之信心,以克服危難,達成任務。
至戰況慘烈時,仍須保持不屈不撓之戰志,爭取最後五分鐘勝利。
協調合作:軍隊於戰時要發揮統合戰力,實施聯合作戰,必須組織健全、指揮統一、計畫綿密、準備週到,故各軍(兵)種必須相互了解彼此特性及相互支援關係,擴大團隊精神,俾協調圓滿,合作無間。
機動主動:機動者,要求精神主動、情報靈活、作業迅速、準備充分、行動快速與保持彈性。
主動者,要求強烈之責任感、旺盛之企圖心、臨機果斷,以高度機動作為,制敵機先、主宰戰場,兩者密切相關,相輔相成。
安全防護:安全防護,旨在蓄、養、節、宣,慎、固、安、重,立不敗之地,策必勝之謀,存戒懼之心,行冒險之實。
防制敵自空中、海上及地面之奇襲;
防範其於內部之滲透、破壞與顛覆。
尤須積極威脅敵之安全,使敵不遑應付。
愛護戰力:戰爭對人力、物力之消耗至鉅,故必須愛護軍品,節約使用;
並注意官兵之日常生活與衛生保健,以造成精粹勁練之國軍。
爭取時間:時間之正確運用,為作戰勝利之主要因素。
蓋戰機稍縱即逝,勝負決於頃刻,「不為」與「遲疑」,皆足以陷軍隊於危亡。
故軍人應知遵守時間,節約時間與掌握時間,尤須具備當機立斷之精神與意志。
研究發展:研究發展,乃軍隊進步之動力。
舉凡戰略、戰術、戰鬥、戰技、科技,以及軍品編裝、教育訓練、參謀業務、行政管理等,均須針對任務及敵情,激發嶄新思想,運用科學方法,不斷研究創新,以求超敵勝敵。
躬行實踐:理論端賴實踐,嘉言尤重躬行。
平時各級指揮官於精神、人格、言行、態度與生活上,應以身作則,率先躬行;
戰時則應定靜安詳,沈著應戰。
至戰況慘烈時,高級將領,必須親臨前線,指揮若定,振奮士氣,以發揚有我無敵、奮發無前之革命精神。
(丁錫光)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0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