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3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醫學●胃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4 09:23: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醫學●胃炎

 

胃炎,即胃粘膜之急性或慢性發炎症。

 

胃炎之診斷以胃內視鏡及病理發現為主,但由於臨床症狀與病理所見,及胃內視鏡與病理之發現,其相互關係有時並不明顯,所以診斷上常造成爭論,也難怪一般民眾對於胃炎、消化性胃瘍、消化性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癌等,這一類有關連的疾病混淆不清了。

 

事實上,這些病症,不論從病因、X光之發現、內視鏡及病理所見,以至於病情及豫後,均有相當明顯的分野,但由於疾病的發展過程中,過度階段中所出現之內視鏡及病理表徵可能會重複,所以診斷上可能就會出現爭論了。

 

此時最應注意者是病情之發展,儘早確定良性與惡性,及時採取適當的治療措施,才不致發生嚴重的後果。

 

急性胃炎時可出現潰瘍之病理變化,但此種潰瘍與消化性之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截然不同。

 

前者主要是由於刺激性藥物引起者;

 

但後二者則是與情緒有關,導致胃酸及胃蛋白分泌增加,侵蝕胃黏膜而造成潰瘍。

 

同理,消化性胃潰瘍也會出現胃炎的現象,但此一胃黏膜之發炎並非胃炎的診斷。

 

胃炎與胃癌的關係是最為吾人關心者;

 

急性胃炎可以肯定與胃癌完全無關,但是有些慢性胃炎如伴有胃無酸症或胃酸過低症的慢性萎縮性胃炎,卻實在與胃癌的發生,具有相當密切的關係,甚至曾一度將此一胃黏膜的萎縮變化和胃酸分泌不足現象,稱之為癌前期狀態。

 

至於消化性胃潰瘍與胃癌的關係,雖然胃潰瘍中有百分之七左右是惡性的,但一般認為兩者無相互關係。

 

不過,發生在胃部之潰瘍應比發生在十二指腸之消化性潰瘍多加注意才是。

 

一般的統計報告顯示,胃炎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疾病,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約有百分之五十會發生慢性胃炎,年輕人及孩童較少,約有四分之一。

 

胃炎的分類,各學者略有不同之主張,不過依現時之趨向及實用看來,可分為兩大類,即急性胃炎與慢性胃炎,其中若病因確定者,亦可稱之為特定性胃炎,病因尚未能確定者(現時多認為是一種自體免疫反應),則為非特定性胃炎。

 

急性胃炎包括急性胃黏膜破損性胃炎,常因喝酒、服用消炎劑或過敏之食物,或藥品及毒素等引起,胃內視鏡及病理檢查可見胃黏膜有瀰漫性紅腫,伴有胃黏膜表皮破損及出血現象,一般症狀不嚴重,治療方面主要是出除病因及治標性之保守療法,偶亦有因大量出血而需輸血及外科治療者。

 

腐蝕性胃炎常因誤服強酸、強鹼、碘,或其他重金屬鹽類而引起之急性胃炎,導致胃黏膜壞死及出血,併有食道及幽門部狹窄之後遺症,治療可用中和劑或洗胃。

 

急性膿性蜂窩組織炎或氣腫性胃炎較少見,其因化膿細菌感染引起,症狀如腹部急症或菌血症,治療包括手術及抗生素。

 

慢性胃炎占胃炎的大部分,常為病因不明,故為非特定性胃炎。

 

雖然如此,大部分學者常認為此類胃炎與免疫反應有關,可能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

 

此乃由於慢性胃炎病患常併有胃酸分泌不足、胃無酸狀態,或貧血症,且血液中常有對抗胃壁細胞的抗體。

 

慢性胃炎包括有慢性表層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肥大性胃炎、手術後胃炎等。

 

慢性表層性胃炎,常原因不明,不過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膽鹽可能為其病因,即膽汁逆流至胃而引起胃黏膜之慢性炎症,內視鏡及病理所見為局部或瀰漫性之細胞浸潤,出血及黏膜破損,無特定之症狀。

 

可能為萎縮性胃炎之前期,常呈胃無酸狀態;

 

方可能自動痊癒,現仍未有特效治療法。

 

慢性萎縮性胃炎,在老年人較常見,原因不明;

 

有些病人血液中可找到對抗胃壁的抗體。

 

其與胃息肉、胃腺癌、胃潰瘍及惡性貧血之間的關係,亦末完全確定。

 

無特定症狀。

 

診斷方面,胃液分析可見胃酸不足或胃無酸狀態;

 

X光檢查,在大彎及底部可見胃壁皺紋消失;

 

胃內視鏡及病理活體切片檢查,可見胃黏膜呈灰白色及變薄,有炎性細胞浸潤。

 

治療方面,類固醇製劑雖未證實完全有效,但已成為常用之藥品,此外抗酸劑對症狀改善有效。

 

維生素B12可預防惡性貧血。

 

由於統計學上之研究,發現胃無酸狀態或胃萎縮者,及伴有胃無酸症者和胃萎縮的胃息肉或惡性貧血患者,發生胃癌的機會較高,故仍應密切注意,早期手術治療之。

 

肥大性胃炎,迄今於診斷方面之標準仍有爭論,此乃由於胃黏膜肥厚不一定在胃炎時才出現,於其他胃酸分泌過多的疾病,腺體增生也可產生胃黏膜肥厚。

 

目前之趨勢,是以活體切片檢查作依據,較之以胃內視鏡所見較佳。

 

病患可出現如消化性潰瘍般的症狀,同時,由於蛋白滲出液可排至胃管,故有時可引起併有水腫之低蛋白血症。

 

病理檢查可見胃皺紋變大,併有結節性或息肉狀之表面,胃黏膜有增生現象。

 

X光檢查有時與胃癌難區分,宜慎重。

 

治療方面,若出現低蛋白血症時,應自食物補充,嚴重時要考慮胃切除。

 

此症因出現胃癌機會多,宜定期追蹤檢查。

 

手術後胃炎與膽汁逆流有關,常為表層性,亦可能發生萎縮。

 

部分胃切除後引起之胃酸分泌不足或胃無酸症,可能與此症有關。

 

(劉健強)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765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1 15:04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