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8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圖書出版●六祖壇經】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2 08:43: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12 10:32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圖書出版●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為禪宗第六祖惠能所說,弟子法海筆錄。

 

本經有興聖寺、宗寶、敦煌等不同之版本。

 

以宗寶本流通最普遍。

 

本經又稱「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宗寶本計分十品:第一、行由品:係六祖自述家世及承傳五祖弘忍大師衣之經過。

 

因「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偈而得授記。

 

第二、般若品:在解釋「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即大智慧到彼岸。

 

因自性能含萬法,心如虛空,故名為大。

 

著境有生滅,即名此岸,離境無生減,即名彼岸。

 

煩惱即菩提: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第三、疑問品:本品在答韋刺史叩問達摩初祖答梁武帝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實無功德」之說。

 

祖曰:「造寺…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田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

 

第四、定慧品:本品在說明定慧一體,體用不二。

 

定是慧體,慧是定用。

 

即慧之時定在慧;

 

即定之時慧在定。

 

名雖有二,體用同一。

 

第五、坐禪品:祖日:「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之禪。」

 

「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

 

第六、懺悔品:係傳自性五分法身香:自心中無非無惡、無貪嗔、無劫害,名戒香;

 

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

 

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

 

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

 

此香各自內薰,莫向外覓,稱之為無相纖悔。

 

第七,機緣品:機即根機,緣謂勝緣。

 

祖為見機說法,以機緣相感,故名機緣品。

 

茲舉一例:僧法海問即心即佛:師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減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

 

第八、頓漸品:師祖居曹溪寶林,神秀大師在荊南玉泉寺,人稱南能北秀,南頓北漸。

 

師曰:「法即一種,見有遲疾,何名頓漸?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

 

第九、護法品:唐中宗神龍元年,遣內侍薛簡接六祖於宮中供養,師以疾辭。

 

簡叩之曰:「京城禪德皆云:欲得會通,必須坐禪習定?修道之人不以智慧照破煩惱、無始生死,憑何出離?師說不生不滅,何興外道?」

 

師曰:「道由心悟,豈在坐耶!

 

明與無明(即煩惱與菩提)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實性。

 

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處聖賢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名之曰道。

 

外道所說不生不減者,將滅止生,以生顯滅。

 

滅猶不滅,生說不生。

 

我說不生不滅者,本自不生,今亦不滅,不同外外道。」

 

即道是相對地生滅,相對地不生不滅。

 

而六祖所說是本不生減。

 

第十、付囑品:即六祖示寂前之法要。

 

在佛教史中,祖師、菩薩們所說之法,稱之為「經」者,唯本經而已。

 

(李志夫)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086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8 14:56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