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1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音樂●西洋樂譜史】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5 15:01: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音樂●西洋樂譜史

 

樂譜以記樂聲,西文樂譜(Noten)緣自拉丁文Nota,形號意也。

 

西元第二世紀昆.提里.安努斯(QuinTili-Anus)始用為樂譜之名詞。

 

古樂譜以文字式記譜,希臘歌樂樂譜及器樂用譜仍時有所見。

 

波丘斯(Boëthius)於此貢獻諸多,諾門譜式(NeumenNotation)隨宗教音樂之發展行用各地,今瑞士聖.加侖(ST.Gallen)修道院仍保存有此譜式樂譜甚夥,此譜式沿用至十五世紀以後,拜占庭所用亦即此諾門與艾克奉(Ekphonetischen)記號合用之譜式。

 

修士胡克巴得(Hucbalds)以五間分成六線,間左標「S」、「T」記號,以「線」表音程關係之全音(Tonus)與半音(Semitonium)。

 

西元九八六年,柯比(Corbie)修道院及音樂理論家桂多.阿雷其歐(GuidoVonArezzo,約一○二五年)始以二線記音、「線上」、「線間」並記音符以示聲音高低,譜號及F線繪以紅色,C線別以黃色,此制於十一、十二世紀傳行於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及英國各地。

 

九世紀始用於羅馬式宗教歌樂之聖詠記譜法(ChoralNotation)譜式,以四條紅線記譜。

 

只記音高,不示節奏,而後有摩達記譜法(ModalNotation)及十三世紀可確記音值如二全音符、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黑白相間之有量記譜法(MensuralNotation)之發展。

 

四線譜之後,義大利Trecento音樂常用至六線,魯特琴及管風琴所用以數字、字母等記譜之手法譜,亦用至六至七線,十五世紀有以八線記譜之譜法,TabulaCompositoria更曾用至十線。

 

一四五○年,印刷術始用自德國古登堡(Gutenberg)後不久,一四五七年起,亦應用於樂譜之印刷,於音樂之推廣,甚有影響。

 

今歐西行用之五線譜式。

 

確立時間約在一六○○年,今用之高音樂譜、低音樂譜、下中音樂譜、中音樂譜、大譜表、總譜表等各種譜式,均在五線理論下發展完成之。

 

五線譜用之確立後,仍有發明自法國盧梭氏之簡譜譜式及比利時人歐思同在中國開封發表以三線記譜之自由樂譜譜式,惟今歐西亦不見其應用。

 

(薛宗明)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137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2 10:40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