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1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孔學與西方文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4 10:03: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4 18:47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孔學與西方文化

 

孔子學說與中國文化之傳入西洋,不能不歸功於明清之際西洋來華之傳教士。

 

最早者為利瑪竇(RicciMatthew),於西元一五八二年(明萬曆十年)抵澳門,其後來者漸多,譯述漸富。

 

至一六八九年(清康熙二十八年),論語及大學、中庸的拉丁文譯本在巴黎出版,為中西文化史上至可紀念的一年。

 

至於解釋中國歷史、地理、制度、文物的著作,則首推法國耶穌會教士杜赫德(DuHalde)所著的中國全誌。

 

是書於一七三五年(雍正十三年)於巴黎出版,極受西方學者的歡迎,有英、德、俄諸國的譯本。

 

華化四被以後,對西方思想界為一極大的刺激與啟發。

 

他們把「中國人的議論」和當時歐州實際政治相比較,大家認為中國的文化才是公正的、仁愛的,中國的制度才是高明的、完善的。

 

對孔子的人格與風度,尤表示無限的敬仰。

 

十八世紀的中葉,即英法二國大革命的前夕,「中國趣味」在歐洲的流行,可謂達於極點。

 

乾嘉之世,在我國正為考證學派鼎盛之時,而孔子的治平大義,乃經歐洲學者服爾德(Voltaire)輩的闡揚,為西方思想的新血輪,以之為推倒中世紀以來封建社會與貴族政治的武器。

 

因新思潮的鼓盪,終於掀起了美法二國的大革命,天旋地轉,世局為之創新,這實在是令人興奮而足以大書特書的事情。

 

英國為西方民治之母,其光榮革命發生於一六八八年。

 

英國早期的憲政有其嚴重的缺點,當時便有學者引中國文化以箴貶時局,如大文豪約翰生(Johnson)於一七三八年(乾隆三年)便曾在君子雜誌撰論說:「在中國那裏,學問才是地位,學問愈深,地位也愈高。在中國,愚蠢不是大人物的標誌,懶惰不是貴族的特權。」

 

可謂情見乎辭了。

 

一七七六年(乾隆四十一年)七月四日,美國公布獨立宣言,謂人類生而平等之說,是一切的根本,較之英國的光榮革命,顯然更邁進了一步。

 

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雙十節,美國副總統華萊士廣播演說有云:「中國哲學與其國民心習之趨向民治,對於西洋政治哲學實有重大之影響。美國建國之始,若干賢哲倡導革命,奠定憲政,其信仰與作風,直接挹取於歐洲,間接導源於中國。此種文化姻緣,美國人士現多茫然無知。」

 

又謂:「中國文化實為啟發西洋民主政治之一源泉,亦為創造西洋民主政治之一動力。」

 

法國革命文獻中以孔子學說為印證的例子,更為顯著,孔道西(Condorce)是法國革命時期的一位大思想家,他曾說政治的規律,第一是公正,第二是公正,第三仍是公正,這不是強調孔子「政者正也」的教訓嗎?

 

一七九五年(乾隆六十年)法國憲法中關於人民權利義務的條文裏有幾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欲人施己,先施於人。」

 

這不是法國革命的先進們沈酣於孔子學說的明證嗎?

 

國父曾經說過,科學是西方之特長,但是講到政治哲學,西方還需求之於中國。

 

他又具體的說到,世界各國的考試制度大都是學英國,英國卻是學中國的,這是歷史的事實。

 

英國十九世紀時的大哲與文豪卡萊爾(ThomasCarlyle),他的名著「偉人與偉人的崇拜」於一八四一年(道光二十一年)出版,他極力讚揚中國的考試制度,認為中國的政治是學人所統治的政治。

 

倘使不能實行以學統政,即使憲法多如山莓,議會遍於林落,也將一無所得的。

 

他的至友,美國的艾默生(Emerson)在大西洋彼岸,作桴鼓之應。

 

艾氏曾稱孔子為哲學上之華盛頓。

 

孔子首倡「有教無類」之說,即謂有了教育,便無種類,便無階級之分,全國人民,一視同仁,成為一自由平等的民族。

 

他又主張「天下為公,選賢與能」。

 

天下為公乃是全民政治,選賢與能乃是人才主義,孔子這種崇高的理想,經後來學者的闡揚與努力,至秦漢時代,遂廢除了封建,消滅了世襲的貴族,「有教無類」一層做到了。」

 

至唐宋時代,實行了全國性公開競爭的科舉制度,「選賢與能」一層也做到了。

 

封建勢力的打破,歷時已有兩千年,官吏民選的實行,歷時已近一千年。

 

這真是人類思想的大革命,也是政治制度上的大革命,而為西洋最近一、二百年以前所未曾有過的。

 

目前歐美的文官制度,其施行範圍僅及於事務官及技術人員。

 

這不是中國歷史上考試制度的宏旨。

 

因比,要實現理想的民治,還有待進一步的努力。

 

已故哈佛大學教授,當代大哲桑塔耶那(Santayana)有言曰:「民治之精神,乃在不問出身,但問才力,予全國人民以較多的平等地位,為他種政治所莫能及。在較遠之將來,人類當能進而實現尊賢尚智之理想於民治範疇之中,即選舉之權普及於全民,而在位之人必限於賢哲。」

 

指出了思想革命的方針與政治改進的正軌。

 

綜觀西方民治進步的歷程,十七世紀英國光榮革命是第一步,十八世紀美國革命是第二步,十九世紀文官考試制度的採用是第三步,二十世紀世界思潮的趨勢是要求全民的、徹底的民治,是第四步。

 

可見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學說的大義,正為世界方興未艾的新思潮。

 

(高懷民)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364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8 20:55 , Processed in 0.31250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