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3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革命史蹟●吳樾】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 11:00: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革命史蹟●吳樾

 

吳樾(西元一八七八~一九○五年),字孟俠,安徽桐城人,清光緒四年生。

 

八歲喪母,賴二兄撫育。

 

少讀私塾。

 

年十三,應童子試,屢不中,遂棄八股業,日誦古文辭,尤好讀史。

 

光緒二十六年,赴滬。

 

翌年,至北京,訪其族人吳汝綸,汝綸薦往保定辦差,未半載而事蕆復賦閒。

 

二十八年,考入保定高等學堂,凡四年,與陳天華、趙伯先等許為生死交;

 

又與上海楊守仁等組織軍國民教育會,自為保定支部,提倡革命;

 

課餘創兩江公學,自任義務教師,以教江南子弟;

 

又辦「直隸白話報」,自任筆政,以啟迪民智;

 

嘗讀「革命軍」、「新湖南」、「警世鐘」、「黃帝魂」等革命書刊,決採暗殺手段,使立憲不成,而民族革命之必得早日成功也。

 

光緒三十年冬,鐵良南下,吳樾謀殺於途未果,此為第一次謀暗殺也。

 

翌年,行將畢業,以不願得科第,乃避往東三省,兼訪盟友張榕而就計焉。

 

抵遼,值榕事敗,遂挽而同至保定。

 

三十一年春,清廷派鐵良、徐世昌等視察保定高等學堂,吳樾典質衣物購手槍,屆時鐵良未至,二度暗殺未成。

 

同年夏,計與張榕溷入宮禁,以圖大舉。

 

乃返桐城,料理身後,行時其夫人有送別詩三章。

 

過蕪湖,晤趙聲,得炸彈二枚。

 

旋抵北京,寓桐城會館。

 

會清廷假名立憲,派五大臣出洋,赴各國考察憲政,藉以緩和革命空氣,計至毒也。

 

吳樾乃與張榕計,改圖鐵良之謀以炸載澤等。

 

是年八月二十六月,乘五大臣自正陽門車站登車時,偽飾僕從,提衣包欲登花車,為衛兵所阻,適因接駁車輛,車身猛退,而所擄之炸彈,撞針受震,未及拋擲,轟然一聲,血花鐵片,飛濺人叢,吳樾腸穿肢斷,面目模糊,盡其黨人最後之義務矣!

 

殉國時,年僅二十八歲。

 

光復後,遺骸葬安慶大觀亭右岡,總理題其阡曰「烈士吳樾之墓」。

 

(林泉)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64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1 06:51 , Processed in 0.07812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