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7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輪旋曲式】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6:27: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輪旋曲式

 

RondoForm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輪旋曲式是音樂的基本形式之一,這種音樂形式一般使用於古典時期的奏鳴曲、交響曲、協奏曲、四重奏的終樂章中。

 

它的結構中包含了幾個部分,其中的主要部分或第一部分一再地在不同的次要部分間重覆出現,而且通常在主調上出現。

 

此一重覆出現的主要部分,稱為「輪旋樂節」(rondo);

 

而連接輪旋樂節的次要部分則稱為「插句樂節」(coupletsorepisodes)。

 

由於輪旋曲式是由法國古鋼琴家(clavecinists)的「輪旋曲」(rondeau)發展而來,所以一般來說,它的插句樂節數目已減少至三,而其中第一個插句與第三個插句使用相同材料,第二個插句有時則具備發展部的特性,因此輪旋曲式的結構便成為RARBRA′R的形式。

 

這種形式使得輪旋曲式有些類似於奏鳴曲式。

 

一般人熟悉的古典時期輪旋曲先導是一些法國作曲家所寫的「輪旋曲」,如魯利(J.B.Lully,1632~1687)、庫普蘭(F.Couperin,1668~1733)與拉摩(J.P.Rameau,1683~1764),而一些英國與德國的作曲家如浦賽爾(H.Purcell,1659~1695)與穆法特(G.Muffat,1645~1704)、巴哈(J.S.Bach,1685~1750)等人則運用了法國音樂的形式與技巧,一直到十八世紀中期,法國音樂對於古典輪旋曲的影響仍昭然可見。

 

在一七七○年代,開始流行一種簡單的輪旋曲,義大利的喜歌劇(OperaBuffa)提供了許多發展助力。

 

古典時期的大師海頓(F.J.Haydn,1732~1809)、莫札特(W.A.Mozart,1756~1791)、貝多芬(L.vanBeethoven,1770~1827)則運用了發展已臻成熟的輪旋曲式於他們的諸多作品中。

 

例如海頓將其運用在交響曲、弦樂四重奏與鋼琴三重奏中;

 

莫札特則將其運用在一生的各式作品中;

 

而貝多芬則使用於早期的室內樂、奏鳴曲與協奏曲中。

 

大體說來,古典樂派對於輪旋曲式的最重要發明在於「奏鳴-輪旋曲」(sonata-allegro),這種新型的曲式是將輪旋曲與奏鳴曲中的快板樂章結合起來,使得輪旋曲式也呈現著奏鳴曲式的規模。

 

在貝多芬等人之後的作曲家,如孟德爾頌(B.F.Mendelssohn,1809~1849)、布拉姆斯(J.Brahms,1833~1897)、柴可夫斯基(P.I.Tchaikovsky,1840~1893)、葛利格(E.Grieg,1843~1907)等人將輪旋曲式用於協奏曲的終樂章中;

 

而馬勒(G.Mahler,1860~1911)與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Strauss,1864~1949)等人或將輪旋曲式用於交響曲的終樂章及以外的其他章,或使用於交響詩中,使得輪旋曲式有著更自由的發展。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22:38 , Processed in 0.08202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