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荀子心理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05:50: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荀子心理學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先秦儒家自孔孟以來,至荀子對心理學觀點的闡釋,才較為詳盡,包括感官與感覺,情感與嗜欲,認知官能和作用,心理傾向與行為改變,以至環境影響和學習。

 

1.感官與感覺:荀子認為感官有耳、目、口、鼻、形能(類似觸覺與體覺)各有專屬的器官,稱為「天官」,是生而具有的,每種感官專有一種感覺作用,不能用一種代替另一種,也不能互相為用(見〔天論篇〕:耳目口鼻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為天官),是把感官和感覺作用說得完備而明白的第一人,西方哲學心理學也曾對感覺作詳盡的描述。

 

2.情感與嗜欲:荀子舉出「好、惡、喜、怒、哀、樂」六種情感與情緒(〔天論篇〕:好惡喜怒哀樂臧焉,夫是之謂「天情」。)

 

情感與情緒也是與生俱來的;

 

正因為有了這些情感作用,連帶的表現出與好惡相連的嗜欲,包括基本的需要如飲食睡眠之類,和天生的傾向如需求安全之類。

 

(〔榮辱篇〕:凡人有所一同;

 

飢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3.認知官能和作用:荀子認為認知的官能是「心」(見「荀子論知」),心能融會感覺材料,加上思考作用,可以得到清明的認識(參見「徵知」),做出正確的判斷,最後形成最高而系統的知識,統括在「道」中。

 

荀子稱心為「天君」,是最高的心理官能;

 

但是因為人有差別,獲得的知識也各有不同。

 

4.心理傾向與行為改變:荀子所看到的心理傾向,在於明顯的消極方面,這些傾向出自於天生的好惡之情,如〔性惡篇〕中說:「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

 

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

 

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亡焉。」

 

自私、嫉恨、貪圖感官享受是荀子所看到的一方面的心理傾向,這些傾向也的確是實際存在的;

 

由這些傾向所致的行為表現,卻違反了人類社會規範,不利於人的生活,故而荀子主張,必須靠學習以獲得知識,矯正行為,即是要形成行為改變,荀子稱之為「偽」,是把自然傾向所生的行為,用人力加以改變,變成符合社會規範和有利人生的行為,「人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強調了學習和行為改變。

 

5.環境影響和學習:荀子看到了環境對人的影響力,說南方有一種名叫「蒙鳩」的鳥,把很精緻的巢做在蘆葦尖端,以致被風吹掉而摔死鳥雛;

 

西方有一種短而生在高山上的草,能顯得很高;

 

蓬草(灌木)若生在麻(直立的植物)叢中,不扶也會直立;

 

本來有芳香的芷,若浸在汙臭的水裡就會變臭,由此可見環境的影響力。

 

(〔勸學篇〕: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髮,繫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繫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環境有外在的影響力,學習卻要自己行動,學習的要旨在於累積經驗,始終不懈,荀子稱為「積」,說「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善成德」、「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

 

則學習是終身歷程,已經確定了。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5 02:3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