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分析】 CompetencyAnalysis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能力分析係指在課程設計上,為了使課程發展更嚴密,而將課程目標細分成更具體、更明確的能力之過程,而此步驟亦為能力本位(competency-based)課程設計之特色之一。
能力分析的結果將導出一組具體明確的能力與教育目標,能力分析的結果包括兩種能力:一為「必須能力」(musthavecompetency);
一為「將需要有的能力」(shouldhavecompetency)。
所謂「必須能力」是指從事一個職業所必須具備的態度、技能和知識;
而「將需要有的能力」是指若干年後,由於科技變化與職業結構的變遷而將需要有的能力。
因為此類能力無法從成功的從業者現行能力分析中獲得,所以「將需要有的能力」之訂定,需要課程設計者的智慧判斷或預測。
至於在職業教育中,常用的能力分析方法共分為兩類:即學科轉換型能力分析法與任務分析型能力分析法,分述如下:1.學科轉換型(courseconversionapproach)─此法係由傳統知識本位轉變成能力本位課程最快而簡單的方法,其立論在於:現存課程係長期經驗的累積,故有不可否認的價值。
因此在轉變為能力本位課程時,只要將現存的課程與教材加以分析,以顯示出原來學科期望學生達到的能力,然後再加以重新組織,而以能力本位的教育方式進行施教。
此類型方法再依學科間是否需先經打破、融合後復進行能力轉變,而細分為二:(1)獨立學科轉變型(isolatedcoursetranslation);
(2)分別學科轉變型(separatedcoursetranslation)。
兩者的主要差別在於:前者係將學科間之內容不打破亦不融合;
而後者的各學科間則經過融合與統整的過程,其著眼點在於傳統知識本位課程中,學科間之教材重複性相當大,而形成學習的浪費,此情形應盡量避免。
因此便將各學科在分析成能力前,加以重組與統整,再賦予各學科某些特定能力。
2.任務分析型(taskanalysisapproach)─常用的有發展課程法(DevelopingaCurriculum,DACUM)與州際職技教育會社法(theVocational-TechnicalEducationConsortiumofStates,V-TECS),分述如下:(1)發展課程法此法係以腦力激盪術來進行能力之分析,其進行的步驟為:成立能力分析小組。
依統計學上的抽樣原則而從該地區的職業界中選取;
由能力分析專家一人、行業界成功的技工十至十二人、工場領班或場長二至四人組成。
座談分析。
先定義名詞,再依腦力激盪的過程來獲得大量的能力或任務項目。
逐一予以檢討、重組、刪除與修正,直至完成為止。
再依能力的:Ⅰ使用時間的優先性、Ⅱ學習時的難易度、Ⅲ應用時的廣泛性、Ⅳ學習上的基礎能力、Ⅴ彼此間的相關性等五項要點來安排學習順序。
(2)州際職技教育會社係美國數個州聯合起來大規模且精確的分析職業能力的方法,能廣收資料並運用電腦協助分析大量的資料,以達到所建立之能力目錄能符合社會的實際需求,其能力目錄的發展過程:發展職業目錄(occupationalinventory)之問卷。
由資料蒐集、分析而擬定問卷初稿,再針對職業現場之工作者、經理、企業主、教師、勞工代表及工業代表等進行徵詢,以修正獲得一分包括基本資料(作答者之背景)、執行工作時所使用之設備名稱、工作目錄(jobinventory)或稱為責任任務清單(duty-tasklist)等三大部分的職業目錄。
實地進行調查。
將完成的問卷,在經由電腦的隨機抽樣,對與工作有關的實際工作者進行實地調查。
決定進一步寫成行為目標的「任務」。
即任務完成的費時程度(timespent);
執行該任務之百分率(percentofrespondentsperforming);
任務的臨界性(即指任務的必要性,如任務的優先性及技術變化的未來性)。
發展能力目錄,以便實地再測試。
由具備書寫行為目標及效標參照評量的能力之人員,編寫「任務工作單」,並轉寫成「能力目錄之訪問卷」。
進行測試。
針對教師、督學、學校之課程專家、校長、實習主任及各科主任等對象,以訪問法進行測試。
整理、分析並寫成能力目錄。
由前述兩種方法所製得之能力目錄,課程法的特色在於簡便、省時、經濟且有效率,十分符合快速變遷的行業使用;
而職技法則利用大規模且精確的分析,故其分析結果更能真正符合工作世界的需求。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