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思]】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神思]是劉勰所著[文心雕龍]第二十六篇篇名;
是為文者奉為圭臬的文章法則,不僅用於「作文」,也可用於任何性質的寫作上。
其主旨在於說明寫作前的思考作用,在思考中須使心境處於「虛靜」狀態,然後才能凝神思慮而入於「精」的地步;
才能窮究「理致」而能貫通於「一」;
加上「博學」而使內容充實;
「變通」而使文理精妙,則蘊含股創作的情感必然能充分而適當的發揮出來,會成為文情並茂的作品。
[神思篇]中主要是說:神思不受人形體的限制,即使人在江海之上,心思卻可達到宮廷(是帝制時代心不忘朝廷的通說,以現時說法,或可解釋為不忘國家大事)之下,即是思想活動無遠弗屆的寫照。
思考要寂靜凝定,則可上與千載前的古人溝通,而心有所會;
可以看到萬里外的景物,而加以吟詠,便能吐出珠玉之聲(文辭美妙者,常形容為珠圓玉潤);
存在於心思中的景物,會有風雲變幻的奇致;
故而思想的妙處,在於神遊於物、而化於物的狀況,就在於心志虛靜專一。
要把在這種狀況下的情致和內容表達出來,需要「積學」以儲積內容材料,辨別事理以充實才情,多事研究閱歷以徹底觀照人生,順乎情致以舒發文辭。
這些都在秉持心思,精煉方法。
並不須苦思焦慮,搜索枯腸。
[神思篇]中又說:人的稟賦不同,文章的體裁和篇幅也有別,所以為文有遲速和難易的現象,如司馬相如、楊雄等人思考慢而費力;
張衡的[兩京賦]和左思的[三都賦]都經過十年才完成;
又如枚皐聽到皇帝的命令立刻寫成賦,曹植不假思索、信筆成文,便是例證。
不過因學識淺薄而寫得慢,才學本就疏陋而能速成的,卻自古少有。
寫作時往往有兩種困難:一是理路不通,所寫的必然內容貧乏;
一是濫用辭藻,必然雜亂無章;
那麼就需要用博聞多識來免去貧乏之患;
整理思緒來貫穿並去蕪存菁。
總括起來,思慮精才能闡明奧妙之處;
能變化才能表現方法技巧。
[神思篇]指出寫作時思考的重要性,作者用「神思」二字,其中的「神」字可能指思考作用的精微奧妙,而且變化無窮,不過要達到這種程度或境地,需要有一個先在條件,就是要有「豐富的學識」做為思考的內容,否則只是「苦苦思尋」,不可能「無中生有」,正如孔子說的:「思而不學則殆。」
又劉勰用「神思」而不用現時常用的「構思」,可能是「構」有「經營的苦況」,難以達到宏遠周備的境地;
至於「構思」二字,見於[晉書]說左思寫三都賦「構思十年」,其精勤思索,可以想見。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