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3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02:07: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科學化

 

Verwissenschaftlichung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科學化指致力於將人類某些活動本身作系統化的反省,並進而建立嚴謹的學術體系。

 

「科學化」可說是人類的特殊活動,古希臘時代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即認為,人與其他動物之別在於人類能夠透過記憶而累積經驗,進而建立涉及普遍性之科學與技藝,即是累積感覺經驗,進而歸納普遍性法則,以有效的解釋、預測與控制紛繁的世界,為人類生而即有的基本需求。

 

教育活動和人類意識自省與文化創造活動雖然同樣古老,由於人人幾乎都有教育人或受教育的經驗,使人誤以為有關教育的知識不過是經驗與常識的累積,無需建立學術理論,致使教育學科學化的工作直到兩百餘年前才開始。

 

西方哲學家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可說是最早主張教育學必須科學化的學者之一。

 

在一七七六年到一七八七年間,曾四度主講教育學於寇尼斯堡(Königsberg)大學,他的〔教育學講義〕於一八○三年由林克(Fr.Th.Rink)編輯出版,其中曾明言:「教育藝術中的技巧運作必須轉化為科學,否則不可能成為前後連貫的力量,因而前一代辛勤建立的成果,很可能為另一代所摧毀。」

 

康德認為,教育固有其經驗的成分,但有關人類秉賦的內容、結構及發展的可能性,仍宜建立普遍性的法則,俾能轉化為基於科學研究之技術性規則,以利於人性秉賦的發展。

 

為達教育學科學化的目的,康德主張設立實驗學校以進行教育實驗,以免單憑理性判斷可能產生的錯誤。

 

這種對於經驗與實驗的強調,也見諸與康德同時代的汎愛運動教育學者特拉普(E.Ch.Trapp)。

 

特拉普於一七七九年任哈勒(Halle)大學教育學教授,在其授課講義〔教育學探究〕中曾明言觀察與經驗為研究人性的主要方法,然而經驗因人而異,因此必須出之以系統的、有計畫的觀察,方足以普遍化。

 

特拉普因而主張以實驗心理學為基礎、建立完備的教育學體系,以便能指導學校教學與公共教育。

 

但就在康德與特拉普主張教育學科學化應重視實驗與觀察的同時,康德批判哲學中的先驗主張也影響到德國的教育學界。

 

如康德學派學者葛萊福林(J.Chr.Greifling)與受到費希特(J.G.Fichte,1762~1814)影響的瑞特(Ritter)從康德知識論的先驗體系理想出發,試圖將教育學的科學性建基在一種結構綿密的先驗演繹系統,對單純的經驗則採反對的態度。

 

在此種先驗哲學的籠罩下,赫爾巴特(J.Fr.Herbart,1776~1841)對於教育經驗採取較為穩健的態度,一方面批判先驗哲學之反經驗的態度,另方面也否定了自然科學意義下的經驗概念,而將人類歷史過程中多樣化的教育經驗整合於一個統整的知識體系中。

 

然而赫爾巴特的論述仍有其未盡完善之處,如其教育學體系中的目的概念取自倫理學,方法概念則來自心理學,不僅其後設理論薄弱,甚且有誤導教育學為應用科學的危險。

 

尤其是後者,在十九世紀末葉科技蓬勃發展以及實驗心理學啟迪的影響下,把教育學視為應用科學的概念在德國教育學界遂成為一股極有力的思潮。

 

如賴伊(W.A.Lay,1862~1926)與墨以曼(E.Meumann,1862~1915)的「實驗教育學」(ExperimentelleDidaktik),閔斯特堡(H.Münsterberg)的心理技術及克瑞茨瑪(J.R.Kretzschmar)的宣判「哲學教育學」的死亡,均可視為此一思潮下的產物。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後,在邏輯經驗論、批判理性主義與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影響下,以自然科學為典範,把教育研究視為一種技術探討的看法更是甚囂塵上,量化分析與因果說明的方法也廣泛地運用在教育學的科學探究上。

 

如克勞爾(K.J.Klauer)、布瑞欽卡(W.Brezinka)、阿利希(L.M.Alisch)和瑞斯納(L.Rössner)等人的教育科學理念,即在於以自然科學及邏輯解析的方法,建立綿密的教育因果解釋系統,而把教育實踐視作理論的技術運用,以嚴格控制教育績效。

 

從十九世紀末葉以來的教育學科學化的過程來看,此種「科學化」實際上是「自然科學化」,其在方法論上的基本假定一直是以笛卡爾(R.Descartes,1596~1650)的心物二元為基礎,試圖建立以自然科學為典範的嚴密因果解釋系統;

 

也就是把教育現象視同自然現象,教育現象因此可作為抽離式的孤立探究,免於研究主體的主觀經驗隱含其中;

 

教育經驗因而也可以化約為素樸的自然事實,並作經驗的檢核。

 

這種主客分離的經驗研究或方法論上的單元論(methodologischerMonismus),不僅在教育學,即在自然科學中也引致不同的批判與反響,包括詮釋學(hermeneutics)、批判理論(criticaltheory)及量子物理學都曾對此單元論的後設理論作出深刻的批判及反省。

 

教育現象本身即富於歷史性和社會性,教育經驗也帶有強烈的主動性及自發性色彩,教育學的經驗科學化如當代德國教育學者布爾諾(O.F.Bollnow)所言,不僅是被動意義的經驗,而應是主動有計畫的積極探究,因而自然科學方法是否可以漫無限制地運用於教育研究,成為教育學科學化中亟待深入研討的重要課題。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4 16:47 , Processed in 0.21875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