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7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11:12: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

 

SystematicInstructionalDesignModel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系統化教學設計是一種以系統理論為基礎,應用經研究證實有效的方法為依歸,以教導學習者如何做的歷程。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StateUniversity)從一九六一到一九六五年間所發展的「教學系統發展計畫」(InstructionalSystemDevelopmentProject)可說是最早的模式。

 

一九七五年,布蘭生等人(Branson,Rayner,Cox,Furman,KingandHannum)接受美國陸軍之託發展的「聯合軍種教學系統發展模式」(InterserviceProceduresforInstructionalSystemsDevelopment,簡稱IPISD)的效能為目的。

 

教學設計的流程分為分析、設計、製作、實行及控制等五個階段。

 

每個階段又可再細分成數個步驟,總計有十九個步驟。

 

此外,蓋聶和布瑞格斯(Gagne&Briggs,1979)、堪伯(J.E.Kemp,1985)及迪克和凱利(Dick&Carey,1993)的模式,也是經常被引用的模式。

 

綜合分析不同的模式,其組成步驟、詳細程序,和使用術語雖有差異,但大多數模式都會包含環境分析、目標設定、學習者特色分析、學習內容分析、教學策略選擇、媒體選擇、學習活動設計、教材發展、測驗製作及教材測試等步驟。

 

在國內,由於中國視聽教育學會在民國七十七年,曾邀請堪伯來華主持「系統化教學設計研討會」,並將其所著[教學設計歷程](TheInstructionalDesignProcess)譯成中文,因此國人對其模式較為熟知。

 

堪伯的模式包含十個要素,分別是:(1)學習需求、教學目的、優先順序與限制;

 

(2)主題、工作項目與一般性目標;

 

(3)學習者特性;

 

(4)主題內容與工作分析;

 

(5)教學目標;

 

(6)教學與學習活動;

 

(7)教學資源;

 

(8)支援服務;

 

(9)學習評鑑;

 

(10)預試。

 

此模式的特色有三:1.將教學設計的流程,分成三大部分(見下圖)。

 

位於核心的是「學習需求、教學目的、優先順序與限制」。

 

中間一圈,是其餘的九個要素。

 

最外圈,則是形成性評鑑、總結性評鑑和修訂。

 

從這種安排中,可看出堪伯相當重視學習需求、教學目的和可用資源,因此將它放在其模式的核心部分。

 

2.強調評鑑的功能。

 

這個模式,將形成性和總結性的評鑑,獨立地放在最外圈。

 

表示在課程發展的過程中,要隨時且不斷地進行評鑑,一有問題,立即修正。

 

藉此品管過程,以確保教學或訓練的品質與績效。

 

3.強調教學資源和支援服務的重要性。

 

將教學管理的理念,導入教學設計的過程中,以增加課程的可行性。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17:34 , Processed in 0.17187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