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5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佛教宗派】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9:21: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佛教宗派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隋唐兩代為中國佛學構成時期,而當時的構成是以宗派的形式出現;

 

在中國的佛教宗派主要者有:淨土宗、天台宗、三論宗、律宗、唯識宗、華嚴宗、密宗及禪宗。

 

1.淨土宗此宗派是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的法門,故後世也稱它為淨土宗,又稱為蓮宗。

 

淨土宗立祖之說起於宋代;

 

據〔樂邦文類〕卷三所載,廬山慧遠為蓮社之始祖,其後則有善導、法照、少康、省常、宗頤五人繼之。

 

又據〔佛祖統紀〕卷二十六「淨土立教志」記載,四明志磐改立慧遠、善導、承遠、法照、少康、延壽、省常為蓮社七祖。

 

到了明清之際,又加推祩宏為八祖。

 

至清道光間,悟開更加推智旭為九祖、實賢為十祖、際醒為十一祖。

 

此宗的主旨是以行者的唸佛至一心不亂為內因,以彌陀的願力為外緣,內外相應往生極樂國土,而其實踐修行法門則為唸佛。

 

2.天台宗此宗派是隋朝天台山(今浙江省天台縣)智顗所創立,所以後世就稱它為天台宗;

 

所依教義為〔法華經〕,故而也稱為法華宗。

 

其學統則是由龍樹、慧文、慧思、智顗、灌頂、智威、慧威、玄朗、湛然九祖相承。

 

此宗的中心理論是諸法實相論,一切諸法當體即是實相,而萬有差別的事相皆是顯示法性真如的本相。

 

其教學組織是由教觀二門所成立,教含教理與教判,它的教判是由於批評南北朝時期諸師的「南三北七十家」之教判統合而成者,所謂華嚴時、鹿苑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的五時;

 

頓漸、祕密、不定教的化儀四教及藏、通、別、圓教的化法的四教,精緻而組成五時八教內容。

 

3.三論宗隋吉藏創立,此宗學說是以〔中論〕、〔百論〕、〔十二門論〕三部論為依據,故而有此名稱;

 

此三部論著均由鳩摩羅什所譯者,後來其門人僧肇、僧叡、道融、曇影、道生、僧導等弘傳講說,遂開三論立宗的端緒。

 

此宗的學統,在印度是:龍樹→提婆→羅睺羅→青目→須利耶蘇靡→鳩摩羅什。

 

在中國則是:鳩摩羅什→僧肇→僧朗→僧詮→法朗→吉藏。

 

其中心理論,是諸法性空的中道實相論;

 

此說認為世間、出世間、有為、無為等一切萬有只是眾多的因緣和合而生,故無自性,無自性即畢竟空無所得,但為引導眾生以假名來說有,而此即中道,所以不離性空而緣生的諸法歷然可見,雖有假名仍是無得的中道實相。

 

為了進一步闡明此空無所得的道理,更立有破邪顯正,真俗二諦,八不中道三種義法,以顯其內涵精義。

 

4.律宗這是中國佛教中以研習及傳持戒律為主的一個宗派;

 

其所依者為五部律中之〔四分律〕,故而也稱四分律宗。

 

本宗的實際創始人為唐代住終南山的道宣(596~667)。

 

其經典與教判主要是以〔十誦律〕、〔四分律〕、〔摩訶僧祇律〕、〔五分律〕、〔毗尼母論〕、〔摩得勒伽論〕、〔善見律毗婆沙〕、〔薩婆多論〕及〔明了論〕為基本經典,通稱四律五論。

 

南山律宗將釋迦一代教法判為化、制兩教,所謂化教即佛教化眾生,令生禪定及智慧的教法,也就是經論所詮釋的,如:〔四部阿含〕、〔發智論〕及〔六足論〕等;

 

至於制教,即指佛教誡眾生,而對其行為加以制御的教法,也就是律教所詮釋的,如:〔四分律〕、〔十誦律〕等。

 

此宗更把化教分作性空教、相空教、唯識圓教三類,把制教分作實法宗、假名宗、圓教宗三宗。

 

此宗的教理基本上分成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科,而所謂的「戒法」是指佛所判定的戒律;

 

「戒行」則是戒律的實踐;

 

「戒相」則是戒的表現或規定。

 

而其主要學說是戒體論,也就是受戒弟子從師受戒時所發生而領受在自心的法體。

 

更進一步而言,就是由接受的作法在心理上構成一種防非止惡的功能所在。

 

5.唯識宗此宗的創始者為玄奘(602~664)及其弟子窺基(632~682),長期住在長安的大慈恩寺,故又稱慈恩宗或法相宗;

 

由於此宗是玄奘從印度引進新唯識教學所興起的學派,以〔成唯識論〕奠定了該宗的理論基礎。

 

此宗的教判,是依據〔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等判釋迦一代教法為有、空、中道三時。

 

第一時有教,為破異生實我之執;

 

第二時空教,為破除諸法實有之執;

 

第三時中道教,為破除執著有空,也就是心外法無,破初有執,內識非無,遣執皆空;

 

離有無邊,正處中道。

 

至於該宗的理論,可分為:(1)三性說:所謂三性,即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及圓成實性。

 

(2)五重觀法:為與唯識說相適應,主張用唯識說,窺基在〔大乘法苑義林章〕的〔唯識章〕中特別指出從寬至狹、從淺至深、從粗至細的五重唯觀。

 

(3)因明學說:因明原為古印度邏緝學說、導源於辯論;

 

四世紀時瑜伽行派(有宗)逐漸吸收並發展古因明,使為宣揚教義之工具。

 

玄奘在印度游學時,曾到處參問因明,造詣甚深。

 

玄奘和窺基所傳的因明之學,對後代的影響甚鉅;

 

律宗道宣(586~667)繼承北朝慧光(468~537)到智首(567~635)的系統,專事〔四分律〕的宣揚,在理論上吸收了玄奘新譯的佛典,組織了律宗的體系。

 

6.華嚴宗華嚴宗,又稱賢首宗,是中國唐代高僧賢首大師(法藏,643~712)所創的一個宗派;

 

其所依經典為〔華嚴經〕,故有此名。

 

又此宗發揮「法界緣起」的旨趣,所以也稱法界宗。

 

該宗的學統傳承為杜順→智儼→法藏→澄觀→宗密。

 

一般均推杜順(557~640)為初祖,而實際的創始人應該是法藏。

 

主要教理為法界緣起說,認為宇宙萬法,有為無為,色心緣起時,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圓融無礙,如因陀羅網,重重無盡,並用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門來闡明無盡緣起的意義。

 

華嚴宗的教判為「五教十宗」,所謂五教:(1)小乘教、(2)大乘始教、(3)終教、(4)頓教、(5)圓教;

 

而至於十宗,則為(1)我法俱有宗、(2)法有我無宗、(3)法無去來宗、(4)現通假實宗、(5)俗妄真實宗、(6)諸法但名宗、(7)一切皆空宗、(8)真德不空宗、(9)相想俱絕宗、(10)圓明俱德宗。

 

7.密宗密宗,亦稱密教、祕密教、瑜伽密教、金剛乘、真言乘等。

 

此宗就廣義而言,則為神祕性宗教的總稱,狹義方面則為大乘佛教中的祕教。

 

印度密教的思想和實踐傳入中國,始於三國時代;

 

自二世紀中至八世紀中的六百年間,漢譯佛經中約有百餘部陀羅尼經和咒經。

 

該宗的教義,認為世界萬物、佛和眾生皆由地、水、火、風、空、識六人所造。

 

前「五大」為「色法」,屬胎藏界。

 

「識」為「心法」,屬金剛界,主張色心不二,金胎為一,兩者賅宇宙萬有,而又皆具眾生心中,佛與眾生體性相同。

 

眾生依法修習「三密加持」就能使身、口、意三業清淨,與佛的身、口、意三密相應,即身成佛。

 

密宗的典籍浩瀚,漢譯密藏經軌計有四百部,六百八十一卷,經疏十四部,八十一卷,合計四百十四部,七百六十二卷。

 

中國保存的密宗譯本數量龐大,質量亦高,是研究印度、中國密宗的珍貴資料。

 

8.禪宗此宗主張修習禪定,故名,又因此參究的方法,徹見心性的本源為主旨,亦稱佛心宗。

 

該宗所依經典先是〔楞伽經〕,後為〔金剛經〕;

 

慧能所講〔六祖壇經〕是其代表作。

 

印度佛教,無論大小乘,或教以外之宗教,均甚注意禪定之宗教修養方法。

 

但在印度卻沒有像禪宗之宗派,故禪宗應該說是純粹之中國佛學教派。

 

相傳菩提達摩(?

 

~530),約於西元四七八年以前自南天竺經宋境之南越而到達北魏,稱南天竺一乘空,進入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後,思維出一種新的禪定方法。

 

其禪法主要以禪定形式下進行思想意識鍛煉,而提出了「二入」和「四行」的學說。

 

所謂「二入」,即「理入」和「行入」。

 

「理入」即壁觀,是使心如壁立,不偏不依,教人從認識上脫離現實世界,追求所謂超現實的「真如」世界;

 

「行入」是依實踐來體會「理入」之「理」。

 

至於「四行」則為報怨行、隨緣行、無所求行與稱法行;

 

屬於實踐部分。

 

慧能(638~713)繼承此一學說,在〔六祖壇經〕裡主張舍離文字義解,直徹心源,認為「於自性中,萬法皆見,一切法自在性,名為清淨法身」。

 

一切般若智慧,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若識自性,「一聞言下大悟,頓見真如本性」,提出了「即身成佛」的「頓悟」思想。

 

該宗的傳承,自菩提達摩之後,下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慧能,北宗神秀,也就是後來所稱的「南能北秀」。

 

慧能的弟子有南岳懷讓、青原行思,荷澤神會、南陽慧忠、永嘉玄覺,形成禪宗的主流;

 

而其中以南岳及青原兩家弘傳最盛。

 

南岳下傳形成:溈仰、臨濟二宗;

 

青原下傳形成:曹洞、雲門、法眼三宗,世稱為「五家」。

 

而其中臨濟、曹洞二宗流傳間最長。

 

臨濟宗在宋代又形成了黃龍、楊岐兩派。

 

所以後來有所謂「五家七宗」之稱。

 

自「五家七宗」之後,禪風有所改變,有「頌古」、「評唱」等一類禪門偈頌流行開來。

 

禪宗是中國土地上創立出來的一個佛教宗派,同時流傳時間也最長,在中國文學思想方面的影響上可說相當的深遠。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19:4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