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 Existence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存在是每一個存有者或存有物的基本因素。
存在和本質(essence)共同構成每一個有限的存有物,同時表現出存有物的特性:本質表達某物「是甚麼」,存在則指出某物的有無。
存在與「自存性」(subsistence)有別,如有些哲學家區分物質對象為「存在」於時空中,而虛擬的或想像的對象,不管是具體的(比如獨角獸)或抽象的(比如數字),則是自存的。
任何事物只因其具備存有或因其是存有者,始得與「空無」(nothing)相區別。
所謂空無,是指一種與存有無關或不以某種形式的存有者出現,根本就不成其為事物,根本就不存在。
如果某物是存在的,那麼就不只是思想或想像之物,而是自行獨立於思想之外的現存者(dasVorhandene)。
從形上學觀點探討,有兩種基本不同的存在:一種是有限的存在:指我們以及世間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受限制的,是「在此」的存在或此有(Dasein);
「此」表示一個有限的時空的位置,我們只能根據我們的智力所及去掌握或參與存有。
限制是直接來自我們有限的本質,且有限的本質不能達到完全的存有。
由於有限的事物是一非必然的或偶然的存有,也就是它自身的本質不是必然地包含存在,那麼它就是可以存在、可以不存在,可以是實際的現存者,或僅是純粹可能性。
另一種存在是完全必然的自立存有,稱作「絕對」(absolute)或是無限的存有:無限的存有包含了存有的絕對完整性,其本質和存在是同一的;
存有並不在時間或變化之後,相反地,時間與變化植基於存有,二者僅以其特殊方式表達存有而已。
基本上,有限的存有可看成是源自「絕對」之完全存在的部分。
「有限的存有物」依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的主張,有兩種基本不同的存在:一方面在人類以下的每一物,都只是純粹存在的現存者,由於不能了解它自己有限的存有,所以只能依憑「在此」的狀態,且在自然律的控制下達成完全的發展;
另一方面,人類能了解自己有限的存有,因此必須對自己的存有作抉擇,也就是說,作為一個人,唯有藉著自由抉擇才能實現自己,但也可能無法勝任自由抉擇。
由此可知,存在主義目的在區分動物和無生命事物的簡單「存有」,以及人類的獨特存在。
這種主張其實是在重述一個很重要的事實,人是為掌握自己和實現自己而在的存在者,或者說,人是唯一以「存在」的方式而在的存有者(參見「存在主義」)。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