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5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同類相似】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6:21: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同類相似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同類相似」出於〔孟子.告子上〕;

 

重在說明聖人之心,和所有的人相同,如口耳與目一樣,所以每個人都可做聖人。

 

孟子說:「富歲,子弟多賴;

 

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今夫麰麥,播種而擾之,其地同,樹之時又同,浡然而生,至於日至之時,皆熟矣。

 

雖有不同,則地有肥磽,雨露之養,人事之不齊也。

 

故凡同類者,舉相似也,何獨至於人而疑之!

 

聖人與我同類者。

 

……故曰:口之於味也,有同耆焉;

 

耳之於聲也,有同聽焉;

 

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

 

至於心,獨無所同然乎?

 

心之所同然者何也?

 

謂理也,義也。

 

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

 

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

 

孟子先舉出豐年與荒年,對於子弟產生不同的影響,說明外在環境對於人心陷溺與否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其次,再以播種大麥為例,播種的地方和時機都相同,卻因土地本身的性質、雨露的滋潤與耕種努力的程度不同,以致收成不同。

 

由此引申,凡是同類的東西,根本上都相似,差別在於後來的狀況。

 

譬如年輕人本來都是一樣的,而在豐收的年歲就變懶惰;

 

饑荒的年歲就變凶暴,是由時機造成的差別。

 

孟子接著引證人們對於易牙烹飪的美食,師曠奏出的音樂,子都的俊美等,都具有相同的喜好,以此說明每個人對於口味,有同樣的嗜好;

 

對於聲音,有同樣的音感;

 

對於美色,也都有同樣的欣賞力。

 

既然這些外在感官都有類似的作用,內在的心怎會有不同的作用呢?

 

人心所同的就是每個人都有自足的理和義。

 

聖人之所以為聖人,是先得到人人本具的理義,換言之,聖人是先覺者,先覺察到隱藏於人性之中的理義,先知道理義能夠讓人內心喜悅,所以不時用理義來充實自己的性靈、修養自己的德行,因此先成為聖人。

 

追究起來,聖人的稟性與一般人是一樣的,都是來自於天,也一樣具有口耳目心的好惡、喜怒哀樂愛惡欲的情感,因為能藉著理義來滋養德行、洗滌性靈,所以能將這些好惡之情導之以正,才能與天地之性相和協,因此先成為聖人。

 

孟子之所以特別強調理義帶給人心的悅樂,與他的時代背景有極其密切的關係。

 

因為孟子的時代,是一個摒棄仁義、崇尚功利、不知理義的時代,所以異端邪說並起,悖道害道之言紛出,亂了先王的法度,因此孟子才起而闡明「聖人與我同類」、「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的主張,目的在鼓勵大家,每個人都具有成為聖人的資質與可能,只要不耽溺於外在的感官享受,而能回歸到人性本具的理義,就能發輝人性深層的性靈之美,更能享受理義帶給內心的喜悅!

 

孟子的這個說法,在於提醒人免除對物質永無止境的追求,回歸到內在的心靈世界;

 

同時不要自暴自棄,以為自己不能做聖人,就放棄了作聖人的職志。

 

事實上,聖人和凡人,原來都是一樣的,只在自己是否肯努力向上。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23:36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