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可能曲線】 ProductionPossibilityCurve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生產可能曲線是用來描述在已知條件下,兩類(種)產品間最大可能的生產組合。
所謂「已知條件」,是指現有的土地、勞力、資本與技術等條件而言;
「最大可能」,則是指上述條件都加以有效使用。
生產可能曲線除了顯示資源與產出之間的關係外,尚可用來解釋機會成本的概念。
譬如,農人想從全部用以生產稻米的資源中(指土地),抽調一部分生產蔬菜時,那麼,為了生產一個單位的蔬菜,稻米就要減產一個單位。
這一個單位的稻米,就是一個單位蔬菜的機會成本。
從下圖而言,這兩者的替換率不是一對一的,若是一對一的話,軌成為一直線而不是一曲線。
生產可能曲線或者是機會成本,應用在教育上,如圖所示,在生產可能曲線上,資源使用於教育部門及非教育部門,就會產生各種不同的組合。
假如教育部門的生產單位(指教育經費)多增加一個單位,其他部門就相對地要減少一個單位的機會,所以就要看這種改變的效果是不是對教育最有利,以及對其他部門可能產生的影響是什麼。
教育部門與非教育部門的生產可能曲線AB:表示生產可能曲線。
OB:表示國家將所有的資源,全部投資於教育部門。
OA:表示國家將所有的資源,全部投資於非教育部門。
C:表示國家將資源投資於教育部門與非教育部門二者的組合。
CD:表示國家重視教育的投資,將較多的資源投入教育部門,相對地就減少非教育部門的投資,所得的產量組合點是D。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