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 Industrializa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工業化又譯為產業化,意指生產機械化所引發的一連串持續性的經濟成長。
其最早形態乃是工廠生產制的產生,後來此生產方式也普及到非工業領域的農漁業及服務業,用農業機械化、服務業的自動化等。
與前工業時期的社會組織比較,工業化社會有更進一步、更為複雜的社會分工,傳統社會所不曾存在的新職業大量增加,在資本家、經營者及工人之間產生了新的生產關係,也產生了農業社會所沒有的新階級關係。
都市的發展及人口的迅速集中於工業地區(都市化);
職業結構也大為改變,從事農、林、漁業等初級產業的人口迅速減少,而從事製造業、建築業等的次級產業及交通、教育、金融、商業等的第三級產業的人口則快速增加。
職業及人口流動也影響了家庭的組織結構,大家庭日漸減少,而核心家庭大量增加。
為了因應工業社會的需要,各種學校教育制度也蓬勃發展起來,識字人口大量增加;
婦女也由於教育及就業機會的增加,不論在家庭或社會,均提高了其地位。
其他如科層體制(bureaucracy,又譯官僚制)的發展,政治民主化的進展等,均與社會工業化有密切關係。
工業化的推展,在早期主要是以自由市場取向的資本主義經濟所推動,後來也有透過計畫經濟的社會主義經濟或混合經濟形態推動。
前者的主要推動者為資本家或企業家,後者則以官吏、知識階級、政治家或技術官僚(technocrats)為主。
社會學家,如孔德(AugusteComte)、斯賓塞(HerbertSpencer)等一開始便重視工業化現象以及工業化社會所將帶來的社會影響,其對新出現的社會形態(工業社會)的綜合性研究,可以說是社會學誕生的主要動機。
此種關心,迄今尚未改變。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