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川原,三郎】 Teshigawara,Saburo(1953-)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現代舞
人名。
日本舞蹈家、編舞家。
生於東京Sendagaye,原本學習雕刻,後隨SaigaToshiko學習芭蕾。
1981年開始發表獨舞作品,也參與服裝秀的編排。
1985年他成立使川原三郎和Karas舞團。
1986年以《蒼白的少年》(L´enfantpâle)一舞受到注目,同年以《風之端》(ThePointofTheWind)參加法國Bagnolet國際編舞大賽獲得銀牌獎,並被邀請至巴黎EspaceQuirom和Aix-en-Provence藝術節演出,成為國際競相邀請的編舞家。
1988年獲日本「舞蹈家評論協會」授與舞蹈獎。
雖然西方有些舞評家稱他的舞蹈為「後-舞踏」,但使川原強調他的舞蹈和舞踏非常不同,因為他的動作語彙有時會應用芭蕾的動作為素材。
他並不排斥機械物質和流行文化,他認為物質本身便是一種生命的表現力,他巧妙地選擇物質,應用物質造成強烈的舞蹈視覺景像,例如在鋪滿碎玻璃的地板上跳舞,穿著插滿大片碎玻璃的衣服而舞;
同時選擇震耳欲聾的嘈雜音響,好像表現出新機械時代的危機。
他於1992年所創作的(Noiject)便是一例──這個舞名是由英文的Noise(噪音)和Object(物體)兩字合併而來。
他的舞蹈無論在動作上、物質的選取、燈光和音樂的設計方面都十分強烈和突出,不僅有現代的色彩,同時也兼備有東方的禪學之味,他是日本新一代極為成功並受西方舞蹈界喜愛的編舞家。
除了舞蹈和繪畫、雕塑設計之外,他還寫詩和導演影片。
重要作品:《風之端》(ThePointofTheWind,1986)、《蒼白少年》(L´enfantpâle,1986)、《星座》(Constellation,1986)、《藍天的臂膀》(TheArmoftheBlueSky,1987)、《青色隕石》(BlueMeteorite,1987)、《電氣之敵》(TheEnemyofElectricity,1987)、《月是水銀》(TheMoonIsQuicksilver,1987)、《月之馳》(Station,1987)、《夜想》(AThoughtintheNight,1988)、《三郎斷片》(SaburoFragment,1988)、《石中花》(Ishi-No-Hana,1988)、《憂鬱》(Melancholia,1989)、《體之夢》(Karado-No-Yume,1989)、(Saragens,1988)、《心得》(TheWisdomoftheButtons,1989)、(Dah-Dah-Sko-Dah-Dah,1991)、《書頁之骸》(BonesinPages,1991)、(Noiject,1992)。
影片作品:(Keshioko,1993)。
出版作品:《HomeToKuri,1994》。
他曾應邀來台在新舞台及國家戲劇院演出。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