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5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馬立歐,伊.紐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13 00:21: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馬立歐,伊.紐門

 

Mario,INyoman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世界舞蹈

 

人名。

 

印尼人,峇厘島最重要的舞者兼舞蹈創作者之一。

 

最主要的貢獻是樹立《凱比亞舞》(Kebyar)華麗、複雜而有力的舞蹈風格。

 

「Kebyar」字義為「閃電」,是一種快速而富爆發力、驟變拍速和聲量的舞蹈,它的聲音充滿活力,遠勝於舊式的「甘美朗」(Gamelan)音樂。

 

此種舞蹈於1919年已臻成熟,馬立歐在看過一次宮廷演出後即深深地著迷,1925年,他創作《凱比亞杜杜克》(Kabyardeduk,坐著的凱比亞舞),將峇厘舞蹈推至另一個層次。

 

馬立歐從「措碰」(Trompong)演奏中獲得靈感,措碰是用一根木槌敲擊一組銅鑼的演奏,他發展出一種旋轉木槌的打擊法並配合以火焰姿勢,也因此,他必須坐在樂器後邊去演奏,更引發了整曲皆坐著表演的靈感。

 

他擷取《kebyarLegong》的服裝,但為了讓蹲踞中動作便利些,所以必須用一手托住曳地長服,而此姿勢日後便成為《凱比亞杜杜克》的正字標記。

 

《凱比亞杜杜克》的臉部表情,隨音樂而變化,舞者的動作與音樂是全然結合的,整個樂團有二十五至三十名樂師,他們依舞者的動、靜而跟著起或停。

 

許多基本舞姿和較長的動作舞劇均取自《蕾宮》(Legong),但更繁複而精緻,不見啞劇的元素,亦無陳述故事。

 

經馬立歐改良的《凱比亞舞》,傳遍整個峇厘島,許多人以為那只是一時的風潮,然而事實證明,自1925年以來,《凱比亞》舞蹈已經盛行,而且漸漸樹立現代化的古典峇厘音樂和舞蹈風格,可說深深影響峇厘表演藝術的每個層面。

 

1952年,馬立歐的歐洲之行,他創作了凱比亞風格的新舞碼《大黃蜂》(OlegorTumulilingan),那是一支對舞,有一個男舞者和一個女舞者,以抽象手法象徵兩隻大黃蜂在花園裡求歡的情景,此新形式深受歡迎,這支雙人舞已成為峇厘島的經典舞碼。

 

它也是大家所熟悉的《歐雷格》(Oleg)。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8 01:15 , Processed in 0.26170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