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五論脈緊要諸條】
論脈緊要諸條
先哲有言,脈有神機,微而莫顯,胸中了了,指下難明,況胸中昧昧而思,指下全生,其可得乎?
若不比類以晰其似,對舉以別其殊,辯兼至以定名,察平脈以昭治,分六氣以測證,按運政以觀應,審真臟以知仁,則臨視憑何?
而治安之法奚賴,故逐條具後,使學人一覽無遺矣。
熱則脈數,寒則脈遲,沉主在裡,浮主在表,虛者脈虛,實者脈實,澀為血枯氣滯,滑為痰盛陰強,此八者,乃脈之大綱領也。
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澀則心痛,此八者,乃病之見於脈也。
比類者,所以明相類之脈,洪與虛皆浮也。
浮而有力為洪,浮而無力為虛。
沉與伏皆沉也,沉脈行於筋間,重按即見,伏脈行於骨間,重按不見,必推筋至骨,乃可見也。
數與緊皆急也。
數脈以六至得名,緊則不必六至,惟弦急而左右彈,狀如切緊繩也。
遲與緩皆慢也。
遲則三至,極其遲慢,緩則四至,徐徐不迫。
實與牢皆兼弦大實長之四脈也。
實則浮中沉三取皆然,牢則但以沉候取也。
洪與實皆有力也。
洪則重按少衰,實則按之亦弦也。
革與牢皆大而強也。
革則浮取而得,牢則沉取而見也。
濡與弱皆細小也。
濡在浮分,重按即不見也。
弱主沉分,輕取不可見也。
細與微皆無力也。
細則指下分明,微則似有若無,模糊難見矣。
短與動皆無頭尾,短為陰脈,其來遲滯,動為陽脈,其來數滑,促結澀代,皆有止者也。
數時一止為促,緩時一止為結,往來遲滯,似止非止為澀,動而中止,不能自還,止有定數為代。
對舉者、所以明相反之脈。
浮沉者,脈之升降也。
遲數者,脈之急慢也。
滑澀者,脈之通滯也。
虛實者,脈之剛柔也。
長短者,脈之盈縮也。
洪微者,脈之盛衰也。
緊緩者,脈之張弛也。
牢革者,脈之內外也。
動伏者,脈之出處也。
促結者,脈之陰陽也,濡弱者,脈之窮於進退者也。
芤弦者,脈之見於盛衰者也。
《經》曰:前大後小,前小後大,來疾去徐,來徐去疾,去不盛,來反盛,去盛來不盛,乍大乍小,乍長乍短,乍數乍疏,是又二脈之偶見者也。
兼至者,合眾脈以成一脈也。
浮而細,且軟為濡。
沉而細,且軟為弱,浮而極細極軟,似有若無為微,浮而且大且弦且長之合為革,沉而且大且長且弦之合為牢,且大且長,浮中沉皆有力為實。
平脈者,各部之本脈也。
輕以取腑,重以取臟,諸陽脈為腑,諸陰脈為臟。
然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浮亦有臟,沉亦有腑,故取脈有權,不可執也。
足厥陰肝,沉而弦長,足少陰腎,沉石而滑;足太陰脾,中和而緩。
足少陽膽,弦大而浮。
足陽明胃,浮長而澀。
足太陽膀胱,洪滑而長。
手少陰心,洪大而散。
手太陰肺,浮澀而短。
手厥陰心胞絡,浮大而散。
手少陽三焦,洪大而急。
手陽明大腸,浮短而滑。
手太陽小腸,洪大而緊。
凡肝弦、心洪、脾緩、肺毛、腎石、俱要中和,太過固病,不足亦病。
太過者,脈來強實是也。
病在外不及者,脈來虛微是也。
病在中。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