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3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五小兒疳症總要】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2 23:00: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五小兒疳症總要

 

小兒疳症總要

 

二十以上其症為癆,二十以下其症為疳,總皆氣血虛損,同出而異名也。

 

有因幼少乳食,腸胃未充,食物太早,耗傷真氣而成者;有因肥甘肆進,飲食過餐,積滯日久,面黃肌削而成者;有因乳母寒熱不調,或喜怒房勞之後,乳哺而成者;有因病後失調,元氣未復而成者;如身體雖肥潤,而內氣如火,善飢善渴,小便赤色,此為骨蒸。

 

繼此朝涼夜熱而即成疳。

 

若平時小便變色,或黃赤惡臭,淋閉溺難,混濁如米泔者,此為漫白。

 

於此失治,則陰陽不分,為瀉為痢;渴熱不去,為瘧為淋,而變成疳。

 

論臟則有五疳,成疳又有時候。

 

如春日眼目多痛,吐痢頻頻,瘡蟲瀉痢,白膜遮睛,筋青腦熱,此乃風瘠之候。

 

風疳者,肝臟受熱所致,甚至肉削骨露,眼成雀盲,左脅結硬,頻頻吐涎,眼角有黑氣者,死。

 

如夏日身發壯熱,臉赤唇紅,舌瘡眼赤,五心昏熱,胸膈煩悶,盜汗頻渴。

 

小便赤澀,口中苦燥,此乃驚疳之候。

 

驚疳者,心臟受熱所致,甚至熱消津液,飲水不已,食則驚啼,舌上黯黑,形容柘枯槁者,死。

 

如面黃肢熱,瀉下酸臭減食餐泥,腹大腳細,吐逆中滿,水穀不化,睛黃眼腫,合面昏睡,此乃食疳之候。

 

食疳者,脾經受傷所致,又名肥疳。

 

甚至吃土不已,瀉痢頻頻,水穀難消,飲食惡進,面黃肌削,唇白腹高,人中平滿者,死。

 

如秋日發熱惡寒,鼻下兩傍濕瘡赤癢,咳嗽不已,咽喉啞痛,毛焦氣脹,喘急多飢,此乃氣疳之候。

 

氣疳者,壅熱傷肺所致,甚至面加枯骨,咳逆氣促,瀉頻白沫,身上粟生斑黑者,死。

 

如內症,則腦熱肚痛,寒熱往來,滑泄頻頻,口臭干濕,耳內瘡膿,外症則身體壯熱,足冷如冰,面黧爪黑,瘡疥肌削齒斷口瘡,俗名走馬,蓋齒屬腎,腎氣一虛,則虛火壅於上焦,故乃口臭,名曰臭息。

 

繼此齒黑,名曰崩砂,更若齦爛,名曰潰槽。

 

如熱血逆出,名曰宣露。

 

甚至牙為脫落,名曰腐根。

 

其根既腐,病縱得痊,齒不可再,此乃急疳之候。

 

急疳者,腎疳也。

 

一名骨疳,乃腎臟久受傷損所致,甚至飲水好鹹,小便如乳,耳焦牙黑骨枯者,死。

 

又有冷疳者,多渴溏瀉,好臥冷地,減食咳逆,目腫面黧,體軟唇堅,肚大筋青,眼膜羞明,身瘦肢冷是也。

 

又有肥熱疳者,身體肥熱,焦渴自汗,酷喜瓜果,肚脹腸鳴,尿白瀉酸睡多啼,善食灰土炭米等物是也。

 

精液既耗,臟腑枯槁,則燥渴不已,名為疳渴。

 

中氣不足健運失常,瀉痢久作,名為疳瀉、疳痢。

 

五心煩躁,毛長皮枯,胸骨高起,時時咳嗽,名為疳嗽。

 

又有煙疳,是因乳哺不調,食肉太早,停蓄腸胃而為蟲,其候皺眉多啼,腹痛吐沫,肚脹青筋,唇口紫黑,腸頭作癢,然症類似脾疳。

 

又有脊疳,乃蟲食脊膂身熱羸瘦,煩痛下痢,齒嚙爪甲,肚腹如鼓鳴,脊骨如鋸齒,十指生瘡,其症類似肚疳。

 

又有腦疳,頭皮光急,頭瘡如餅,頭熱如火,發結如穗,囟門腫高,是因腦中素受風熱,或難產,或臨產多欲所致耳,然症類似心疳。

 

又疳腫脹者,是因虛中有積,故令肚脹緊脹,脾又受濕,故四肢頭面皆浮也。

 

又疳癆者,肚脹臍突,肉削骨露,潮熱往來,五心煩熱,盜汗喘嗽,骨蒸枯悴,而生瘡疥是也,又有干疳者,謂五臟津液枯竭也。

 

又有無辜疳者,因浣衣夜露,為無辜落羽所污,小兒服之令身體發熱,日漸黃瘦,便痢膿血者是也。

 

《心鑒》曰:其腦後項邊有核如彈,按之轉動,軟而不痛,其間有蟲如米粉,如有速破而去之,則蟲隨熱氣流散,遍體主瘡,一入臟腑,便痢膿血,須以銀針刺破,貼以膏藥可也。

 

其自然疳者,起於久痢久泄,久熱久寒,久渴久吐久汗久瘧,久嗽久血久淋而成也,其丁奚者,手足極細,項小骨高,尻削體痿,腹大臍突,號哭胸陷,乃生穀HT ,其哺露者,虛熱往來,頭骨分開,翻食吐蟲,煩渴嘔噦,柴骨枯露,總因脾胃虛弱,不能傳水穀以資精血,是以精血枯涸,肌膚桔黯而成也。

 

更有疳蟲或如發絲,或如馬尾,出於頭頂腹背之間,黃白及赤者,生。

 

紫黑青者,死。

 

又有冷熱疳者,外則臥地煩躁,內則滑泄無時,肌肉日削,飲食漸減是也,然治寒以溫,治熱以涼,此用藥之常法,殊不知疳之受病,皆虛所致,即熱者,亦虛中之熱,寒者,亦虛中之寒,積者,亦虛中之積。

 

故治積不可峻取,治寒不可驟溫,治熱不可過涼。

 

雖積者,疳之母,而治疳先於去積,然遇虛極者而迅攻之,則積未去,而疳愈危矣。

 

故壯者,先去積而後扶胃氣;衰者,先扶胃氣而後利之。

 

書曰:壯人無積,虛則有之。

 

可見虛為積之本,積反為虛之標也。

 

如惡食滑瀉,腳心不知痛癢,乳食直下,牙齦黑爛,頭項軟倒,舌白喘促,四肢厥冷,乾嘔寒噎,下痢腫脹,刺痛氣短耳。

 

焦肩聳面,色如銀肚,硬如石皮發紫瘡,鶴膝解顱,糞門如筒,肌肉青黑,口舌臭爛,口吐黑血,吐利蛔蟲,流涎臭穢者,並皆不治。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13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1 龍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06:45 , Processed in 0.15331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