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7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景岳全書-卷之十六理集雜證謨虛損經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2 20:18: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景岳全書-卷之十六理集雜證謨虛損經義


●上古天真論曰:今時之人,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陰陽應象大論曰: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

●宣明五氣篇曰: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評熱病論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陰虛者,陽必湊之。

●本神篇曰:五臟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

●通評虛實論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經脈別論曰: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

●口問篇曰:邪之所在,皆為不足。

故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

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

下氣不足,則乃為痿厥心悗。

●逆調論曰:營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營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與志不相有,曰死。

●玉機真藏論曰:五虛死,五實死。

帝曰:願聞五虛五實。

岐伯曰: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此謂五實。

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後,飲食不入,此謂五虛。

帝曰其時有生者,何也?

曰: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

此其候也。

●脈要精微論曰: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得強者生,失強者死。

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

●海論曰:氣海有餘者,氣滿胸中,悗息面赤;氣海不足,則氣少不足以言。

血海有餘,則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狹然不知其所病。

水穀之海有餘,則腹滿;水穀之海不足,則饑不受穀食。

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痠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衛氣篇曰:下虛則厥,上虛則眩。

●本輸篇曰:三焦者,並太陽之正,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癃閉,虛則遺溺。

●五癃津液別篇曰:陰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於陰,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脛痠。

●調經論曰:心藏神。

神有餘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

肺藏氣。

氣有餘則喘欬上氣,不足則息利少氣。

肝藏血。

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

脾藏肉。

形有餘則腹脹,涇溲不利,不足則四肢不用。

腎藏志。

志有餘則腹脹飧泄,不足則厥。

●脈解篇曰:內奪而厥,則為瘖俳,此腎虛也。

●決氣篇曰:精脫者耳聾。

氣脫者目不明。

津脫者,腠理開,汗大泄。

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髓消,脛痠,耳數鳴。

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

其脈空虛,此其候也。

●奇病論曰:身熱如炭,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氣逆,此有餘也。

有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

太陰脈細微如髮者,此不足也。

飲外得五有餘,內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裏,亦正死明矣。

●五禁篇帝曰:何謂五奪?

岐伯曰:形肉已奪,是一奪也;大奪血之後,是二奪也;大汗出之後,是三奪也;大泄之後,是四奪也;新產及大血之後,是五奪也。

此皆不可寫。

●藏氣法時論曰:肝虛則目無所見,耳無所聞,恐懼如人將捕之。

心虛則胸腹大,下與腰相引而痛。

脾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

肺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乾。

腎虛則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

●調經論曰:氣之所并為血虛,血之所并為氣虛。

有者為實,無者為虛。

故氣并則無血,血并則無氣。

今血與氣相失,故為虛焉。

血之與氣并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

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

帝曰:陰之生實奈何?

岐伯曰:喜怒不節,則陰氣上逆,上逆則下虛,下虛則陽氣走之,故曰實矣。

帝曰:陰之生虛奈何?

曰:喜則氣下,悲則氣消,消則脈虛空,因寒飲食,寒氣薰滿,則血泣氣去,故曰虛矣。

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

●刺志論曰:氣實形實,氣虛形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穀盛氣盛,穀虛氣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脈實血實,脈虛血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氣虛身熱,此謂反也。

穀入多而氣少,此謂反也。

穀不入而氣多,此謂反也。

脈盛血少,此謂反也。

脈少血多,此謂反也。

夫實者,氣入也,虛者,氣出也。

氣實者,熱也,氣虛者,寒也。

●根結篇曰:形氣不足,病氣有餘,是邪勝也,急瀉之。

形氣有餘,病氣不足,急補之,形氣不足,病氣不足,此陰陽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則重不足;重不足則陰陽俱竭,血氣皆盡,五臟空虛,筋骨髓枯,老者絕滅,壯者不復矣。

形氣有餘,病氣有餘,此謂陰陽俱有餘也,急瀉其邪,調其虛實。

故曰:有餘者瀉之,不足者補之,此之謂也。

●本神篇曰: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25 15:51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