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9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類經 卷六 脈色類 關格69】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31 12:19: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類經 卷六 脈色類 關格69

 

 

(素問六節藏象論 脈要精微論)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陽,二盛病在太陽,三盛病在陽明,四盛以上為格陽。

 

(素問六節藏象論。

 

人迎,足陽明胃脈也,在頸下夾結喉旁一寸五分。

 

一盛二盛,猶言一倍二倍,謂以人迎寸口相較,或此大於彼,或彼大於此,而有三倍四倍之殊也。

 

禁服篇曰︰寸口主中,人迎主外,兩者相應,俱往俱來,若引繩大小齊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命曰平人。

 

故人迎寸口而至於盛衰相倍者,乃不免於病矣。

 

然人迎候陽,故一盛在少陽,膽與三焦也。

 

二盛在太陽,膀胱小腸也。

 

三盛在陽明,胃與大腸也。

 

四盛以上者,以陽脈盛極而陰無以通,故曰格陽。

 

此義終始、禁服二篇,分別尤詳,見針刺類二十八、九。

 

又經脈篇所載亦明,見疾病類十。)

 

寸口一盛病在厥陰,二盛病在少陰,三盛病在太陰,四盛以上為關陰。

 

(寸口,手太陰肺脈也。

 

寸口候陰,故一盛在厥陰,肝與心主也。

 

二盛在少陰,心與腎也。

 

三盛在太陰,脾與肺也。

 

四盛以上者,以陰脈盛極而陽無以交,故曰關陰。

 

終始、禁服二篇詳義同前。)

 

人迎與寸口俱盛四倍以上為關格,關格之脈羸,不能極於天地之精氣則死矣。

 

(俱盛四倍以上,謂盛於平常之脈四倍也。

 

物不可以過盛,盛極則敗。

 

凡脈盛而至於關格者,以陰陽離絕,不能相營,故至羸敗。

 

極,盡也。

 

精氣,天稟也。

 

言不能盡其天年而夭折也。

 

脈度篇曰︰邪在腑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氣留之則陽氣盛矣。

 

陽氣太盛則陰不利,陰脈不利則血留之,血留之則陰氣盛矣。

 

陰氣太盛則陽氣不能榮也,故曰關。

 

陽氣太盛則陰氣弗能榮也,故曰格。

 

陰陽俱盛,不得相榮,故曰關格。

 

關格者,不得盡期而死也。

 

愚按︰關格脈証,本經垂訓極明,世人病此不少;而歷代醫師,每各立名目以相傳訓,甚至並其大義而失之,其謬甚矣。

 

夫所謂關格者,陰陽否絕,不相榮運,乖羸離敗之候也。

 

故人迎獨盛者,病在三陽之腑也。

 

寸口獨盛者,病在三陰之臟也。

 

蓋太陰行氣於三陰,而氣口之脈,亦太陰也。

 

陽明行氣於三陽,而人迎之脈,在結喉之旁也。

 

故古法診三陽之氣於人迎,診三陰之氣於寸口。

 

如四時氣篇曰︰氣口候陰,人迎候陽。

 

正此謂也。

 

其於關格之証,則以陰陽偏盛之極,而或見於人迎,或見於氣口,皆孤陽之逆候,實真陰之敗竭也。

 

故六腑之陰脫者曰格陽,格陽者,陽格於陰也。

 

五臟之陰脫者曰關陰,關陰者,陰拒乎陽也。

 

臟腑之陰俱脫,故云關格。

 

然既曰陰陽關格,必其彼此痞絕,似當陰陽對言,而余皆謂之陰脫者何也?正以脈盛之極為無陰,無陰則無根,而孤陽浮露於外耳,凡犯此者,必死無疑。

 

余嘗於蒯司馬、田宗伯輩見之,其脈則堅盛至極,其証則喘息日增,甚至手頸通身之脈,俱為振動不已,是皆酒色傷精所致,終至不救。

 

故本神篇曰︰五臟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

 

其即關陰格陽之謂歟?又按︰關格之脈,如六節藏象、脈度、終始、禁服、經脈等篇,言之再四。

 

蓋恐其難明,故宣而又宣,誠重之也。

 

而後世諸賢,鮮有得其旨者,豈皆未之察耶?夫人迎在頭,系陽明表脈,故人迎倍大者曰格陽。

 

寸口在手,系太陰裡脈,故寸口倍大者曰關陰。

 

此以陰陽痞絕,氣不相營,故名關格,不可易也。

 

而三難曰︰脈有太過,有不及,有陰陽相乘,有覆有溢,有關有格,何謂也?然。

 

關之前者,陽之動也,脈當見九分而浮,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上魚為溢,為外關內格,此陰乘之脈也。

 

關以後者,陰之動也,脈當見一寸而沉,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入尺為覆,為內關外格,此陽乘之脈也。

 

故仲景宗之曰︰在尺為關,在寸為格;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

 

夫人迎四倍,寸口四倍,既非尺寸之謂,而曰吐逆者,特隔食一証耳,曰不得小便者,特癃閉一証耳,二証未必至死,何兩經諄諄特重之若是耶?繼自王叔和以後,俱莫能辨,悉以尺寸言關格,而且雲左為人迎,右為氣口,以致後世惑亂,遂並陰陽表裡大義盡皆失之。

 

迨及東垣之宗脈經者,則亦以左為人迎,右為氣口。

 

曰氣口之脈,大四倍於人迎,此清氣反行濁道也,故曰格。

 

人迎之脈,大四倍於氣口,此濁氣反行清道也,故曰關。

 

其宗仲景者,則亦曰格則吐逆,關則不便。

 

甚至丹溪則特立關格一門,曰此証多死,寒在上,熱在下,脈兩寸俱盛四倍以上。

 

夫兩寸俱盛四倍,又安得為寒在上熱在下耶?其說愈乖,其義愈失,致使後學茫然莫知所辨,欲求無誤,其可得乎?獨近代馬玄台知諸子之非,而謂關格之義,非隔食癃閉之証,曰嗚呼痛哉﹗軒岐之旨乎。

 

秦張王李朱,後世業醫者所宗,尚與內經渺然如此,況能使後世下工,復知關格為脈體而非病名也,又焉能決關格脈之死生,治關格脈之病証,及治隔証閉癃証而無謬也哉?此馬子之言誠是矣,然觀其諸篇之注,則亦未詳經義,謬宗叔和,仍以左為人迎,右為氣口,竟置陽明胃脈於烏有,而仍失本經表裡陰陽根本對待之義,此其復為誤也。

 

故於陰陽別論中三陽在頭三陰在手之義,竟皆謬注。

 

嗚呼﹗玄台哀前人之誤,而余復哀其誤,所謂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使余之後人,又復有哀余之誤者,余誠不自知其非,而今日之言,乃又不如無矣。

 

岐伯曰︰反四時者,有餘為精,不足為消。

 

(素問脈要精微論。

 

此言四時陰陽,脈之相反者,亦為關格也。

 

禁服篇曰︰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命曰平人。

 

以人迎為陽脈而主春夏,寸口為陰脈而主秋冬也。

 

若其反者,春夏氣口當不足而反有餘,秋冬人迎當不足而反有餘,此邪氣之有餘,有餘者反為精也。

 

春夏人迎當有餘而反不足,秋冬寸口當有餘而反不足,此血氣之不足,不足者日為消也。)

 

應太過,不足為精;應不足,有餘為消。

 

陰陽不相應,病名曰關格。

 

(如春夏人迎應太過,而寸口之應不足者反有餘而為精,秋冬寸口應太過,而人迎之應不足者反有餘而為精,是不足者為精也。

 

春夏寸口應不足,而人迎應有餘者反不足而為消,秋冬人迎應不足,而寸口應有餘者反不足而為消,是有餘者為消也。

 

應不足而有餘者,邪之日盛;應有餘而不足者,正必日消。

 

若此者,是為陰陽相反,氣不相營,皆名關格。

 

前二應字平聲,後一應字去聲。)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6 13:01 , Processed in 0.20312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