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8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今醫統大全 痘疹泄秘 病機2570】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8 09:55: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今醫統大全 痘疹泄秘 病機2570

 

 

痘之與疹,雖皆中於胎毒,其原雖同,其証則異。

 

濃孕成之初,先有臟而後有腑。

 

臟乃積受之地,腑乃傳送之所。

 

臟屬陰為裡,故其受毒為最深,而痘所以久熱而難出。

 

腑屬陽為表,故其受毒淺,而疹所以暴熱而易生。

 

痘瘡出於臟,故在肌肉血脈之間,必先出紅斑,而後漸起如痘,故名曰痘。

 

疹子出於腑,故在皮膚之下而出皮膚之上,其形如麻,一出而役,俗名曰麻。

 

痘自裡而出於臟,故重;疹自表而出於腑,故輕。

 

痘証,早晨身微熱,午後大熱,眼睛色黃,兩脅下吸吸然動,甚則發驚搐。

 

此屬心臟病。

 

稍有失治或裡虛,則青陷入而不能救。

 

疹証,早晨微熱,午後亦大熱,眼白珠赤色而不黃,手足冷而吐逆。

 

此屬肺臟病。

 

隨熱發散,則易生易沒而愈,為不難。

 

甫按︰痘難疹易之說,此則自其世俗常情而言之。

 

其有所感入深,胃氣原弱,又或因瀉痢而出之不快或發之未透而隨現隨隱,久之,邪氣漸入於胃,必瀉不已而復發,加之喘促為必死矣。

 

若此者,亦不可以易易言之耳。

 

所以疹証又何可以輕視之耶?凡覺出疹,略見虛弱,當先補養脾胃。

 

欲出不出,急宜托裡發表以助之,首尾俱不可瀉,一如痘証同也。

 

支氏曰︰疹証之發,多在天行癘氣傳染之時,沿門比屋相傳,輕重相等。

 

發熱之間,或咳嗽噴嚏,鼻流清涕,眼胞浮腫,面腫腮赤,或覺淚汪汪,或惡心嘔噦,即是疹候,便宜用解毒發散之藥,依時令輕重催發出外,不使停留於中,自無後患。

 

然其所發,但以六時即收為度。

 

乃陽生陰成、陰生陽成造化自然之妙。

 

如午後出者子後收之類。

 

若一出即收者,失之太速。

 

或出之後,連延三四日不收者,此毒太甚,外發未盡,內有餘邪所致。

 

須與化斑解毒等湯,如玄參石膏之屬。

 

又有疹既收回,餘毒未盡,三日之外又復發出,至五六次不已者。

 

此因發熱之時,不避風寒,邪氣鬱於肌肉之間,留連不散,雖得前解發之劑,終不舒暢。

 

若出疹之際有雜証,亦當隨証而治之。

 

凡疹証發熱之時,或嘔吐,或自利,或滯下者,皆火邪內迫,毒瓦斯所行之地而隨病也。

 

吐者,竹茹石膏湯。

 

自利者,升麻澤瀉湯。

 

滯下者,黃芩勺藥東加黃連枳殼。

 

實者,少加大黃,微下之。

 

虛者,通加人參以佐之。

 

痘瘡之發,常觸於天行時氣。

 

疹之發,多中於時氣風寒,本非尋常。

 

並發者或有齊發並出,此謂之兩感歲氣。

 

臟腑擊動,表裡交征,皆為不順之候。

 

如痘稀疏,可用升麻湯解之。

 

疹散豆出,隨証調治。

 

若痘太盛,其疹雖解,氣血重傷,至於收斂脫落,終難痊妥。

 

惟以保養脾胃,調和氣血,庶幾能濟。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3 04:12 , Processed in 0.10937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