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 心臟病發】
亞洲地區經濟衰退的速度之快且力道之兇猛,連悲觀主義者也為之震撼。
倚重貿易曾經是此區最引以為傲的長處,現在卻成了問題的根源所在。
隨便挑個數字吧,亞洲的數據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可能都淒慘無比。
人稱「發叔」的香港官員劉皇發在農曆新年期間為香港求靈籤,抽出27號下籤,預告今年香港經濟不妙。
但人們不見得需要這樣的占卜師,因為並非只有金融中心香港,整個亞洲都遭遇麻煩,尤其是仰賴製造業的東南亞和東北亞。
亞洲政府的統計學家一再彙整出不祥的數據。
最淒慘的數據之一來自日本。
日本保守的銀行收購有毒資產的動作遲緩,使得該國經濟起先看來受衰退的威脅較輕。
這個假象在統計資料出爐後被戳破,由於全球對汽車、電子產品及精密機械的需求瓦解,去年12月出口意外比一年前銳減35%。
接著還有一連串差勁數據,包括工業產值的月減率直逼10%、失業率飆高至4.4%,及整體通膨率下滑,顯示通貨緊縮即將重出江湖。
經濟急遽惡化,以致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日本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將萎縮2.6%,意味著日本的表現甚至可能比信貸危機的起點美國還差。
新加坡、南韓、台灣等國經濟下墜的速度和日本有得拚。
身為開放經濟體的新加坡,是全球貿易的危險警告信號。星國今年的萎縮幅度上看5%,是1965年獨立以來最差。
IMF預估南韓會萎縮4%,但首爾政府的期待樂觀許多。
就連今年經濟成長率上看8%的中國,也出現令人心臟病爆發的數字。
北京政府上周預估,逾2,000萬人失去工作,主要因為外銷導向的工廠關門大吉。
香港天空變湛藍就是珠江三角洲烏賊工廠倒閉的證據。
IMF總經理史特勞斯康說:「亞洲不是危機的震央,卻遭到重創。」
IMF預期此區成長僅2.7%,與2007年9%相比有如九牛一毛,甚至比10年前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低1個百分點。
那次的危機主要是自己捅出來的漏子,是過度仰賴國外資金的產物。
這回亞洲的資產負債表較穩健,不再是危機的起源地,令人納悶這回為何摔得更加鼻青臉腫。
簡單的說,答案在貿易。
據史特勞斯康的說法,此區與全球經濟緊密相連的程度比十年前更深。
亞洲經濟一向靠出口大放異彩,但「銅板的另一面」是亞洲現在更容易受傷。
摩根士丹利的經濟學家指出,十年前,出口占開發中亞洲產值的37%,現在升至47%,結果是亞洲從依賴外資轉成仰賴外貿。
直到幾個月前,全世界都以為,痛擊西方世界的金融危機會放過亞洲一馬。
這個錯誤的假設是建立在中國、日本和印度能取代歐、美急速萎縮的需求,負擔全球經濟重擔。
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忽略一個事實,就是除了日本,沒有其他亞洲經濟體扛得起這個重責大任。
更重要的是忽略亞洲出口導向模式根深蒂固,而且要求亞洲經濟體改成擴大內需難上加難。
印度國會議員辛哈說:「這不是說變就變。」
瑞士信貸分析師卡拉加達估計,出口占香港與新加坡GDP的比重高達三分之一、占馬來西亞和泰國產值的一半、占南韓和台灣的三分之一。
要是出口減少一成會使南韓和台灣的成長少掉2個百分點、也會使香港和新加坡各少掉7個百分點。
【2009-02-11 經濟日報】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NHe2OIGTE0aCV39tHd0-/article?mid=364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