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小型宇宙大爆炸(組圖) 】
2010年11月10日消息,科學家當地時間8日開始利用位於瑞士和法國邊境的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製造小型“宇宙大爆炸”,模擬近140億年前宇宙形成的瞬間過程。
“迷你大爆炸”是通過令鉛離子高速撞擊產生的,撞擊產生的溫度是太陽核心溫度的100萬倍,重現了大爆炸後宇宙的瞬間狀況。
圖片來源:CFP
大洋網-廣州日報11月10日報導據英國媒體9日報導,科學家借助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成功完成了創造迷你版“宇宙大爆炸”的實驗,產生了一個溫度為太陽核心溫度100萬倍的火球。
參與這個項目的英國科學家熱烈慶祝了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實驗。
太陽核心溫度的100萬倍
大型強子對撞機創造了一個迷你版本的“宇宙大爆炸”,而宇宙正是誕生於大約140億年前的大爆炸。
報導稱,實驗的成功將開啟粒子物理學研究的新世紀。
據報導,迷你版“宇宙大爆炸”是通過令鉛離子高速撞擊產生的,撞擊產生的溫度是太陽核心溫度的100萬倍,重現了大爆炸後宇宙的瞬間狀況。
ALICE離子對撞實驗項目英國小組成員、伯明翰大學物理學家戴維·埃文斯博士說:“我們對這一成就激動萬分。
對撞實驗產生了迷你版本的宇宙大爆炸,而且實驗中取得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溫度和密度。
這個過程發生在一個安全、可控的環境內,生成了熾熱和稠密的亞原子火球,溫度超過10萬億攝氏度,即太陽核心溫度的100萬倍。
在這一溫度下,連構成原子核的質子和中子也被融化了,產生了稱為'夸克與膠子等離子體'的熾熱而稠密的夸克與膠子湯。”
將幫助了解“強作用力”
強大的磁體令鉛離子以接近於光速的速度在地下數百英里的隧道內高速運轉。
鉛離子以相反兩個方面飛行,最後聚焦變成一個狹長的光束,被迫在ALICE探測器內撞擊。
科學家希望通過夸克與膠子等離子體對強作用力有更多的了解。
強作用力是自然界存在的四種基本作用力之一。
埃文斯說:“強作用力不僅使原子核牢牢地綁定在一起,而且還對它們98%的質量負責。我現在期待著研究大爆炸發生後瞬間構成宇宙的一小部分物質。”
ALICE探測器是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組成部分。
2010年11月10日消息,科學家當地時間8日開始利用位於瑞士和法國邊境的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製造小型“宇宙大爆炸”,模擬近140億年前宇宙形成的瞬間過程。
“迷你大爆炸”是通過令鉛離子高速撞擊產生的,撞擊產生的溫度是太陽核心溫度的100萬倍,重現了大爆炸後宇宙的瞬間狀況。
名詞解釋
大型強子對撞機
大型強子對撞機是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旨在探究宇宙起源,它建在法國與瑞士邊境地下一條16.7 英里(約合27公里)長的環形隧道內,由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負責管理。
大型強子對撞機共有4台探測器構成,它們分別安裝在環形隧道的4個地下巨洞內,分佈在大型強子對撞機周圍。
其中,ALICE探測器高16米、寬26米、重約1萬噸。
來自全球30個國家、100個科研機構的大約1000位物理學家和工程師參與了ALICE實驗。
英國方面有8位物理學家和工程師以及7名來自伯明翰大學的博士生參與了這個項目。
在鉛原子核撞擊期間,ALICE探測器以每秒1.2千兆字節的速度下載數據,生成相當於300萬張CD存儲的信息。
迷你“宇宙大爆炸”是通過令鉛離子高速撞擊產生的,撞擊產生的溫度是太陽核心溫度的100萬倍。圖為迷你“宇宙大爆炸”的電腦效果圖。
20多名中國科學家參與
大型強子對撞機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設計,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7000名科學家和工程師參與建設,建造費用高達37.6億歐元。
中國在相關實驗中投資數千萬元人民幣並參與物理分析,20餘名中國科學家參與了“大型強子對撞機”項目。
在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的共同資助下,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成為LHC項目的一部分。
據悉,LHC探測器的部分結構是在我國製造完成的。
對撞機的前期研製結束後,我國科學家也得以分享對撞期間的研究數據。
2008年9月10日,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正式啟動,9月19日在隧道第三段至第四段嘗試進行5萬億電子伏特質子束流運行時,因出現氦洩漏,對撞機被迫停止運作。
2009年11月20日,大型強子對撞機重新啟動。
引自: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detail_2010_11/12/3085099_0.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