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巨門 於 2012-7-7 16:45 編輯
【菩薩蠻•宜興作】
蘇庠
北風振野雲平屋,寒溪淅淅流冰穀。
落日送歸鴻,夕嵐千萬重。
荒陂垂斗柄,直北鄉山近。
何必苦言歸,石亭春滿枝。
這首詞作于作者客游宜興時,寫冬寒景象,而無愁慘之色,體現了詞人隨遇而安的情懷,表達了作者不樂仕進、安於閒適的襟懷。
開篇兩句風吼雲湧、寒溪冰穀的場面,以風、雲、溪、穀的景物,從聲、色、勢、溫等方面烘染出淒冷的氣氛,然而這裏也有宜人的景致。
三、四兩句,所寫的景物和給人的感覺與上兩句迥然不同:
鴻雁伴隨著西下的夕陽緩緩飛回棲居之地,落日映照下的重重山巒映入眼簾。
此景給人以舒徐寧靜的感受。
詞之上片,寫出了風卷平野、寒凝大地的景象,以寒流暗示了政壇的險惡,又從鴻雁寄寓了歸心。
過片兩句寫北斗星低垂於荒陂,點明瞭方位。
丹陽宜興之北,因而說“鄉山近”。
家鄉既然很近,回去是比較容易的了,加上前面看到“落日送歸鴻”,接著寫出回鄉之思完全是順理成章的。
可是結拍兩句卻詞意陡轉,說不必苦苦地想回鄉,宜興不久將是滿樹春光。
詞人的心意是:
政壇既不可涉足,則只有借山而隱;宜興之山亦是大好,又何以必歸丹陽?
詞中所謂“石亭春滿枝”句好像是寫實景,其實卻是虛擬,從“北風”、“寒溪”推演而出:
一是山中未必儘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開之日;
二是如心無所苦,則冬日亦視若春時。
此二句語淺情深,意味深長,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張元幹跋蘇庠所作贈王道士詩墨蹟雲:
“吾友養直,平生得禪家自三味,片言隻字,無一點塵埃。
宇宙山川,雲煙草木,千變萬態,盡筆端,何曾氣索?”
這段話,對於理解此詞是有幫助的。
引自:http://www.xigutang.com/songci/_psm_yxz_sxscjs_31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