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瘦身計畫 10年後少萬名師】
〔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教育部長吳思華日前表示,受少子化影響,台灣未來大學應減併到只剩百所。他昨天進一步表示,十年後的學生少卅萬人、學費少三百億元,估計將會少掉一萬名老師。他認為,高教創新、讓人才有多元出路,才是解藥。
大學剩百所 學生少30萬
吳思華表示,一○五學年大專校院生源將減少三萬,代表對教師的需求也減少。
教育部人才白皮書曾預估,屆時教育系統將有很多閒置、大學面臨退場壓力。如果學校少了,人也少了,政府也應該小一點,企業則要加倍生產力,一個人要做兩個人的事,才能維持運作,因此,少子化是國安問題。
吳思華表示,過去十年,各大學新進教師人數不超過一千五百人,但每年產出博士四千人,供過於求。
到了一一二學年,更要少掉一萬名老師,如果不處理,將成社會負擔,但這些人都學有專長,應要正面處理和看待。
吳思華昨更呼籲,大學畢業生可以選擇創業或社會企業,未必要到企業上班,重視學用落差,是要幫學生找到安身立命之處,畢業可就業。
教師採多元升等,則是要提醒老師不要只做自己的研究,也要幫學生發展未來,大學也應扮演積極角色。
就十年後將少掉一萬名大學老師一事,作家張大春在臉書表示:「這可能不是一個壞消息!」文大校長李天任則表示,大學培育人才應是針對國家的長期發展,而非只是企業的職前訓練所。政大校長周行一也表示,國際企業聘人並不會思考要馬上能用,而會投資培訓,台灣企業卻常要省人力成本,但不會找到好的人。
大學、企業都應檢視。
立委許智傑表示,教育部有責任當領頭羊,帶著教授投入社會及企業協助。
引用:http://n.yam.com/tlt/life/20141108/201411086701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