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厥陰病脈證並治法第十二】
下利者,裡虛也。
脈當微弱反實者,病勝臟也,故死。
《難經》曰:脈不應病,病不應脈,是為死病。
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趙本有「通脈四逆湯方」詳見卷六)
下利清穀,為裡寒;
身熱不解為外熱。
汗出陽氣通行於外,則未當厥;
其汗出而厥者,陽氣大虛也,與通脈四逆湯,以固陽氣。
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
利則津液少,熱則傷氣,氣虛下(醫統本作「不」)利,致後重也。
與白頭翁湯,散熱濃腸。
白頭翁湯方:白頭翁(二兩。
苦寒) 黃柏(苦寒) 黃連(苦寒) 秦皮(各三兩。
苦寒)
《內經》曰: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
利則下焦虛,是以純苦之劑堅之。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
不愈,更服一升。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裡,乃攻其表。
溫裡(趙本醫統本並有「宜」字)四逆湯;
攻表(趙本醫統本並有「宜」字)桂枝湯。
(趙本云:「四逆湯」用前第五方,又有「桂枝湯方」詳見卷二)
下利腹滿者,裡有虛寒,先與四逆湯溫裡;
身疼痛,為表未解,利止裡和,與桂枝湯攻表。
下利,欲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8%A ... F%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179&pid=397082&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