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例第三】
疑漏或有至而不去,此一句按《金匱要略》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過,何故也。
師曰:冬至之後,甲子夜半,少陽起。
少陰(醫統本作「陽」)之時,陽始生,天得溫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溫和,此為未至而至也;
以得甲子,而天未溫和,此為至而不至也;
以得甲子,(醫統本有「而」字)天大寒不解,此為至而不去也;
以得甲子,而天溫如盛夏五六月時,此為至而太過也。
《內經》曰:至而和則平,至而甚則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
即是觀之,脫漏明矣。
但天地動靜,陰陽鼓擊者,各正一氣耳。
《內經》曰:陰陽者,天地之道。
清陽為天,動而不息;
濁陰為地,靜而不移。
天地陰陽之氣,鼓擊而生,春夏秋冬,寒熱溫涼,各正一氣也。
是以彼春之暖,為夏之暑;
彼秋之忿,為冬之怒。
春暖為夏暑,從生而至長也;
秋忿為冬怒,從肅而至殺也。
是故冬至之後,一陽爻升,一陰爻降也。
夏至之後,一陽氣下,一陰氣上也。
十月六爻皆陰,坤卦為用,陰極陽來,陽生於子。
冬至之後,一陽爻升,一陰爻降,於卦為復,言陽氣得復也。
四月六爻皆陽,乾卦為用,陽極陰來,陰生於午。
夏至之後,一陽氣下,一陰氣上,於卦為 ,言陰則(醫統本作「得」)遇陽也。
《內經》曰: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
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8%A ... F%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179&pid=396909&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