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宅】
①[zháiㄓㄞˊ]
[『廣韻』場伯切,入陌,澄。]
亦作“厇”。
亦作“度”。
1.開辟爲居住之處;
定居;
居住。
『書·盤庚上』:“我王來,既爰宅於茲。”
孔傳:“言祖乙居於此。”
『詩·商頌·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鄭玄箋:“自契至湯八遷,始居亳之殷地。”
三國魏嵇康『琴賦』:“若乃春蘭被其東,沙棠殖其西,涓子宅其陽,玉醴湧其前。”
唐寒山『詩』之十二:“鸚鵡宅西國,虞羅捕得歸。”
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徐市無以應,退而私具舟,載其童男女三千人,宅海島而國焉。”
淸魏源『聖武記』卷一:“我朝未得遼瀋以前,四世咸宅於茲。”
2.居於某一職位;
任職;
居官。
『書·舜典』:“舜曰:‘咨四嶽,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
孔傳:“求其人使居百揆之官。”
『書·大禹謨』:“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耄期倦於勤,汝惟不怠,總朕師。”
唐柳宗元『分寧進奏院記』:“皇帝宅位十一載。”
宋王安石『雜著·夔』:“<舜>將有治於天下,則可以無相乎?
故命禹以宅百揆也。”
3.泛指居於,處於。
明宋濂『浙東行省右丞李公武功記』:“公將虎旅,宅其中堅。
氣通脈聯,勢如率然。”
李大釗『國民之薪膽』:“前此四千餘年,吾民族既於天演之中,宅優勝之位置,天道未改,種性猶存,胡竟昔榮而今枯,昔暢而今萎?”
參見“宅憂”。
4.猶言包籠;
囊括。
三國魏劉劭『人物志·英雄』:“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歸之。
兩得其用,故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
『新唐書·李渤傳』:“昔舜禹以匹夫宅四海,其烈如彼;
今以五聖營太平,其難如此。”
宋王禹偁『〈東觀集〉序』:“企及三代,其惟聖朝,我法天崇道皇帝之宅天下也,守堯之仁,躬禹之勤,奮成湯之武,闡姬昌之文。”
5.任用;
處置。
『書·立政』:“謀面,用丕訓德,則乃宅人,茲乃三宅無義民。”
孔穎達疏:“乃能居賢人於官,賢人在官職,事修理,乃能三處居無義之民。”
宋沈括『除翰林學士笏記』:“此蓋伏遇皇帝陛下,深圖宅俊,兼逮芻萊。”
明李東陽『明故兵部武選員外郞郭君墓表』:“予固歎夫宅材者,苟處非其職,鮮有能盡其用者也。”
6.安定。
『書·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
蔡沈集傳:“安定天命。”
『禮記·郊特牲』:“土反其宅。”
孔穎達疏:“宅,安也,土歸其安,則得不崩。”
7.住宅;
住所。
『詩·大雅·崧高』:“於邑於謝,南國是式。
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
『孟子·梁惠王上』:“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漢王充『論衡·詰術』:“夫人之在天地之間也,萬物之貴者耳。
其有宅也,猶鳥之有巢,獸之有穴也。”
唐沈既濟『任氏傳』:“鄭子隨之東,至樂遊園,已昏黑矣。
見一宅,土垣車門,室宇甚嚴。”
『水滸傳』第五二回:“不一日,來到高唐州,入城直至柴皇城宅前下馬,留李逵和從人在外面廳房內。”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中秋節,將近正午的光景,在北平曾家舊宅的小花廳里,一切都是靜幽幽的。”
8.墓地;
墓穴。
『禮記·雜記上』:“大夫卜宅與葬日。”
鄭玄注:“宅,葬地也。”
『儀禮·士喪禮』:“筮宅,塚人營之。”
鄭玄注:“宅,葬居也。”
『荀子·禮論』:“月朝卜日,月夕卜宅,然後葬也。”
『雲笈七籤』卷三九:“第七十七戒,不爲人圖山塚宅起屋。”
淸姚鼐『兵部侍郞巡撫貴州陳公墓志銘』:“鍾山東北,卜維公宅。
植保松柏,載詞藏石。”
9.寄托之所。
『莊子·大宗師』:“且彼有駭形而無損心,有旦宅而無情死。”
成玄英疏:“宅者,神之舍也。”
南朝齊王琰『冥祥記』:“協云:‘五臟與肉,乃復異耶?’
答曰:‘心者,善神之宅也。’”
宅②[zhàㄓㄚˋ]
[『集韻』陟嫁切,去禡,知。]
通“吒”。
奠酒爵。
『書·顧命』“乃受同瑁,王三宿,三祭,三吒”唐陸德明釋文:“吒,陟嫁反,字亦作宅……『說文』作詫,下故反,奠爵也。”
宅③[chèㄔㄜˋ]
[『集韻』恥格切,入陌,徹。]
通“坼”。
裂開。
一說爲草木的根。
『文選·左思〈蜀都賦〉』:“百果甲宅,異色同榮。”
李善注:“百果草木皆甲坼……皮曰甲,根曰宅。”
『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唐陸德明釋文:“坼,『說文』云:裂也。
『廣雅』云:分也。
馬陸作‘宅’,云:根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