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新埔廣和宮】 位於新竹縣新埔鎮中正路608號的新埔廣和宮,當地人稱為「王爺宮」,卻非奉祀五府千歲等王爺信仰,而主祀三山國王,因客家人稱三山國王為「王爺」。
由於三山國王為客家人特有信仰,客家人移墾台灣後,也將這個信仰帶入台灣,因此廣和宮也是新埔地區客家人的信仰中心,更是當地遠近馳名的廟宇之一。
【廟宇沿革】新埔廣和宮於咸豐十年(西元1860年)由地方仕紳潘榮光所倡建。
至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日軍據台,日本在台推行的「皇民化運動」期間,廣和宮慘遭焚毀,至明治35年(西元1902年)才重建完成。
民國八年(大正8年、西元1919年)由蔡緝光將廣和宮擴建,至民國十八年才竣工完成,現今廟貌乃民國七十五年重修完成的。
【祀神傳說】三山國王,原為廣東省潮、惠、梅三州之鄉土神,但隨著客家人移民來台時,奉請隨行護佑,逐漸成為在台灣的客家人守護神。
「三山」即指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霖田都河婆墟(今揭陽市揭西縣河婆鎮)西面的三座高山,即明山、巾山和獨山,這是古人對名山靈石的自然崇拜。
而有關三山國王的起源,有許多來自民間的口述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說法,是相傳在南宋末年,宋昺帝在潮州被元兵追迫,正在危急之際,忽見三位黑白紅臉的壯士來救。
他們三人以一擋百,隨即殺退了所有的元兵,救了宋昺帝。
當宋昺帝正要上前問姓名並致謝,三位忽朝不遠處的三座大山奔去,隨即消失了蹤影,宋昺帝抬頭望山,見三座大山顏色呈黑白紅,猶如那三位壯士,宋昺帝認為三壯士乃山神所化,於是就封他們為「三山國王」。
【特色】廣和宮最大的特色,莫過於在建築上的「對場作」,這與屏東縣萬丹鄉的萬惠宮相同,就是以中軸線為界,左右木雕分別由兩組師傅施工,所以左右兩邊的吊筒、雀替、獅座都不太一樣,因此出自不同的師傅之手。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76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