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曹洞宗】 曹洞宗為佛教禪宗五大流派之一,其淵源為取其第一祖洞山良价之名及第二祖曹山本寂之名合稱,但為讀音方便,次序作顛倒,故稱為「曹洞宗」,所以在祖庭事苑七中記載:「曹山即洞山之嗣子,今不言洞曹言曹洞者。
亦猶慧遠即慧持之兄但言持遠而不言遠持,蓋由語便而無他。
叢林或指曹為曹溪,蓋不知世裔來歷之遠近,妄自牽合。」
曹洞宗源出六祖惠能弟子「青原行思」傳下,後傳「希遷」,再傳「藥山」,之後又傳「曇晟」,至「洞山良价」開宗,傳「曹山本寂」,成立曹洞宗。
洞山良价生於西元807年,先後在五泄山靈默、南泉普願、溈山靈祐等問學,後於雲岩(今湖南潭州境內)拜曇晟為師。
唐大中十三年(西元859年),良价駐錫洞山(今江西宜豐境內),宣揚所悟的禪法,倡「明暗交參」。
後曹山本寂在洞山與良价學法數年後,至曹山(今江西宜黃境內)弘揚禪法,後世遂稱之為曹洞宗。
至南北宋之際,曹洞宗門下宏智正覺禪師,有鑑於臨濟宗流於空疏的話頭禪,故倡以靜坐為主的默照禪,卻被大慧宗杲認為只會教人靜坐,而不求妙悟,所以使曹洞宗後繼無人,在南宋後漸衰勢微。
之後日本「道元禪師」入宋,從學於曹洞宗「如淨禪師」門下,後傳回日本,提倡「只管打坐」的默照禪,並創建永平寺,曹洞宗才又在日本發揚,之後再傳回台灣,法鼓山的「聖嚴法師」,即為曹洞傳人。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3405 |